当前位置:

汝城县泉水镇执画笔 探索乡村振兴“艺术路径”

红网时刻新闻11月6日郴州讯(通讯员 叶欣 唐聪 李益)初冬时节,汝城县泉水镇的百年古村落里,一群来自广东高校的艺术生正执笔写生,将青砖黛瓦、层林尽染的景色定格在画布上。这个曾经静谧的山间小镇,如今正成为远近闻名的“户外美术馆”。

面对丰富的古村落群和闲置资产,泉水镇坚持党建引领,高位统筹。年初组织党政班子外出取经,最终确立以城郭、华塘等四村为首批试点,打造“高校写生基地”集群。“今年已有超过2000人次的师生和研学团队来我们这里创作采风。”泉水镇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以来,该镇创新探索“写生经济”新业态,通过盘活闲置资产、联动高校资源、引导社会参与,将绿水青山与古村风貌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222.jpg

写生基地建设常面临资金、资源、客源三大瓶颈。泉水镇通过构建“党建引领+知名人士助力+村级组织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有效破题。在华塘村,旧村部、旧小学被改造为研学空间;殿华商会筹资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精品民宿,还建设公益图书馆、开发文创产品。目前,该镇已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泉水镇依托各村特色打造差异化格局:华塘村主攻专业写生,旱塘-杉树园村开发“田间课堂”侧重农旅体验,城郭村则利用百年古民居打造“写生小院”。

思路变实景,最直观的是人气,最实在的是收入。村集体通过转租闲置资产增收,村民通过提供住宿、销售土特产、摆摊等途径获益。华塘村一位小店主笑着说:“这半个月卖的东西,比全年一年卖的还多。”

“我们创新提出‘党建+写生+’模式,由主要领导直接挂钩联系,确保蓝图落地。”泉水镇党委书记表示,关键一步是巧借乡贤之力——清明期间引导成立殿华商会,借助其资源对接广东、湖南等地高校艺术学院,精准匹配供需。

如今,汝城县泉水镇正规划开发主题写生线路,打造“泉心汝意”品牌,推动写生基地从“引得来人”向“留得住心”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叶欣 唐聪 李益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55/98/1541195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序厅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