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宋亮 郴州报道
清晨,汝城县集益乡的田间地头笼罩着一层薄霜,气温已降至6度。“大姐,天冷了,家里取暖要注意通风,秸秆不能烧,咱们一起保护蓝天。”乡干部何磊良和几位“片组邻”三长一大早就下了村组,敲开了脱贫户何大姐家的门。
为应对严寒天气,集益乡党委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组织三支队伍深入村组,开展冬季走访活动,面对面了解群众需求,实打实解决民生问题。

三长联动,零距离听民声
“建言+践行+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成为集益乡此次走访的关键抓手。在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片组邻”三长纷纷行动起来,他们走进农家院落,与群众促膝长谈,深入了解冬季取暖用火、秸秆焚烧管控、冬季用水困难等实际问题。
“我们不仅要宣传政策,更要俯下身子倾听。”集益乡党委书记介绍,走访干部的小本子上记满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从水管破裂到邻里纠纷,事无巨细。集益乡的干部们也同样如此,他们不仅讲解冬季取暖安全知识和禁烧政策,更注重收集群众的心声。

民生实事,破解急难愁盼
走访收集上来的问题,关键要落实解决。集益乡党委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管道漏水问题,乡里组织施工队伍加班加点进行摸排检修和更换。“这下可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水管冻住了!”看着家门口新铺设的管道,村民周大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截至目前,全乡已累计修复老旧供水管道10余公里,有效保障了群众冬季用水需求。与此同时,集益乡积极回应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的期盼,新增绿化面积600平方米,在冬日里为村庄增添了一抹抹生机。
守护绿水,生态民生双赢
集益乡境内的上犹江,是赣江重要补给区,生态地位重要。为守护一江清水,集益乡党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向水利、农业等部门汇报,建言推动雨污分流和生态护岸建设。最终,县级统筹的 “上犹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成功获批,并已将集益乡纳入项目实施范围。该项目将投资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并开展生态护坡、河滨带修复等工程,为从根本上改善流域水质提供了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这一重大利好消息迅速传遍乡里,预计将惠及集益乡沿线群众8000余名。随着项目落地,乡亲们不仅将告别污水直排的困扰,还能亲身感受河岸变绿、水质变清的环境改善。
在推进生态护岸建设和林地修复项目过程中,干部们深入一线,耐心协调,成功化解了8起因工程施工引发的群众诉求,最终推动建成生态护岸3公里、修复林地20余亩。

代表履职,小实事大民生
在集益乡,人大代表的履职足迹也遍布民生一线。在去年的乡人大会议上,代表们提出的候车亭建设和道路修缮建议,被纳入民生实事督办清单。
“以前在桐子偏桥等车,夏天晒得慌,雨天一身泥,安全隐患也大,老人小孩尤其不方便。”桥头村村民李大爷回忆道。
接到代表建议后,集益乡人大主席团迅速行动,由主席团成员牵头对接相关部门,完成项目立项、资金落实和选址规划。施工期间,益将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全程跟进监督,从顶棚材质到座椅高度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如今,新建的候车亭不仅实用美观,还增设了宣传栏,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亭”。同时,集龙片区蜿蜒的乡村道路也完成了全面修缮,平坦的路面让农产品运输车辆往来顺畅。“道路修通后,我家运输成本都下降了!”“这条路真是修到我心坎上了。”村民们纷纷点赞。
心系群众,寒冬送温暖
针对近期温度骤降,集益乡党委特别关注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
干部们逐一上门走访,查看他们的住房安全和取暖情况,为独居老人送棉被,帮助孤寡老人维修排插、更换故障灯泡,同时排查用火用电安全隐患。
“这么冷的天,你们还专门来看我,真是太感谢了!”流溪村八十多岁的独居老人何大爷握着干部的手激动地说。
截至目前,集益乡党员干部已累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20余条,解决群众实际诉求40余起;修复老旧管道10余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00平方米;建成3公里生态护岸,修复林地20余亩。
这个冬天,集益乡的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继续穿梭在乡间小路上,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温暖民心,用担当守护绿水,真正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宋亮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