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履职的价值导向和行动准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一、坚持人民至上,筑牢政绩“定盘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

一是把稳思想之舵,校准“以民为本”之航。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首要在于站稳人民立场,将“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一认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无论是理论武装、舆论引导,还是文化建设、文明创建,最终目标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因此,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政绩,必须是为人民而树,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

二是直面问题之弊,走实“服务为民”之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始终站稳服务人民的根本立场,着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客观来看,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有的工作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场面轻实效”的倾向:有的理论宣讲照本宣科,与群众生活贴得不紧;有的文化服务“供需错位”,群众真正需要的服务供给不足;有的阵地建设“重建轻管”,使用效率不高。究其根源,是政绩观出现偏差,忘记了“为了谁”的初心。必须毫不含糊纠正此类倾向,确保工作重心真正落实到服务群众上来。

三是务求成效之实,夯实“造福于民”之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好政绩”,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上。必须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将群众需求作为谋划推动工作的风向标。在理论武装方面,不仅要看开展了多少场宣讲,更要关注党的创新理论是否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思想武器;在文化建设方面,不仅要看文化设施数量,更要关注文化资源是否满足群众需求,是否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文明实践方面,不仅要看组织了多少活动,更要关注文明素养是否转化为社会新风。只有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推动发展、服务民生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才能真正彰显价值、体现作为。

二、聚焦使命任务,把准政绩“坐标系”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独特属性,决定了我们的政绩不能简单量化,更不能搞“短平快”的表面文章,而应注重内涵质量、长远效益,实现“潜绩”与“显绩”的有机统一。

一是树好铸魂育人的“根本政绩”。筑牢思想根基、广泛凝聚共识,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根本、最深远的政绩。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关键少数”带头学起,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示范推动各级各部门层层跟进,形成浓厚学习氛围。我们深入挖掘汝城的红色、蓝色、古色、绿色、金色“五色”资源,做强做实面向全社会的思政课大文章,把现场变成赛场、把实力变成实战、把想法变成办法、把文章变成华章、把讲师变成大师,推动立德树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于无声处夯实干部群众的思想基础,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类工作看似“润物无声”,实则是管根本、利长远的坚实政绩。

二是树好兴文惠民的“民生政绩”。文化惠民是为民造福理念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让人民享有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责。我们坚决摒弃形式主义,聚焦群众在文化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心打造“耒水河畔读好书”“书香汝城·阅读之城”等文化品牌;持续开讲“读好书·写好字·讲好故事”等公益课,滋养青少年成长。我们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加快推进“我的沙洲行”红色研学承接活动,精心创排“半条被子”青春红色音乐剧《等你在沙洲》等文艺精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服务,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生活品质,成为暖人心、顺民意的民生成果。

三是树好守正创新的“长远政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也需勇于开拓新局。我们深入挖掘汝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搭建本地展示平台,推动非遗项目常态化展演。比如,“汝城装故事”邂逅“湘超”激战赛场、“香火龙”点亮佛山秋色巡游等,推动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火出圈。我们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建强县融媒体中心,打造“汝城发布”官方品牌,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注重与网络达人、大V联动,推出一大批接地气、有影响力的融媒体产品,多数短视频、宣推稿件点击量突破百万,有效提升了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种既保“底色”又增“亮色”的创新实践,为文化事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强化实干担当,激活政绩“动力源”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最终要落实于行,依靠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检验的实绩。

一是以“实”立绩,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政绩观的“大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务求工作实效。在理论宣讲中,要精准区分受众,提供定制化内容,避免“一刀切”,针对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农民群众等不同群体,定制不同宣讲内容和形式;在文化活动策划中,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活动切合群众需求;在舆论引导上,要聚焦基层一线,把版面留给基层,讲好新时代人民感恩奋进、共同富裕的生动故事。要主动下沉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文化需求,切实解决“农家书屋”图书更新不及时、文化活动覆盖面不足等实际问题,让工作既有生气又接地气、既有实效又具质效。

二是以“新”创绩,坚定破解发展难题。创新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与时俱进创新方法手段,才能增强工作活力。我们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全方位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打造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为主体、各行业思政课、景点微思政课、社会思政课为拓展的“1+1+N”思政课体系,通过常态化巡讲、菜单式宣讲、现场版授课和全方位宣推等方式,推动理论宣讲更生动更鲜活。我们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群众“点单”、我们“上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三是以“韧”保绩,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我们把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定期培训、实践锻炼,培养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工作队伍;持续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完善设施功能,依托“朱范合作”历史陈列、王琼华创作工作室等平台,强力打造集教育、研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场馆,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阵地真正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着力在阵地提档升级上下功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我们要坚持既管当下、又利长远,既打基础、又抢先机,既扬优势、又补短板,共同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夯基垒土,奋力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作者系汝城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超辉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54/68/1537864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序厅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