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自1899年首次发表以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文中讲述的“送信”故事,早已超越事件本身,升华为一种精神图腾,成为一种不负信任、忠于职守、敬业担当、创新突破的不朽象征。《致加西亚的信》看似简单,但其推崇的忠诚品质、敬业精神以及执行力等价值理念,超越了时空、地域及文化的界限,至今仍然值得被推崇和学习。
《致加西亚的信》是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于1899年创作的管理类文学作品,以美西战争中陆军中尉安德鲁·罗文受命向古巴起义军将领加西亚将军秘密送信的真实事件为原型:1898年4月,美国与西班牙之间即将爆发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将一封密信送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年轻的中尉安德鲁·罗文挺身而出,在加西亚将军行踪不明、路途艰险、没有任何护卫和明确指引的情况下,孤身一人穿越硝烟弥漫的战场与丛林、躲过敌占区的严密盘查、克服重重生死考验,凭借其绝对的忠诚、非凡的勇气、坚定的意志,创造奇迹般地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美国陆军司令高度称赞他说“我要把这个成绩看作是军事战争史上最具冒险性和最勇敢的事迹”。
全书以罗文无条件执行送信任务为主线,阐述了跨越艰险完成使命的情节,诠释了敬业精神与执行力的核心价值,塑造了忠诚与责任感的象征性形象。作者在书中批判消极懈怠的工作态度,提出“自动自发”的职业理念,极力倡导员工应主动承担责任、保持忠诚,并将其作为个人与组织发展的关键。
这部作品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正是因为它揭示了执行力的本质,也恰恰戳中了时代的痛点,在空谈泛滥的当下最稀缺的从来不是高谈阔论的“思想家”,而是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做成“极致”变为“现实”的实干家。罗文用实际行动诠释,真正的执行力是源于内心对信仰的绝对忠诚,是源于“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的职业精神,更是源于“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攻坚任务不惧艰险、完成任务不打折扣、服务任务不计得失”的自觉担当。身为科技战线一员,更应以罗文精神为镜,以忠诚筑牢信仰之基、以实干锻造攻坚之能、以创新点燃发展之梦,争做新时代的“送信人”。
忠诚铸魂:以信仰之光照亮执行之路。罗文的传奇,谱写了一曲忠诚的赞歌。这份对国家、对使命、对职责的忠诚,超越了个人安危与得失,成为他穿越险途的精神支柱。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忠诚精神对科技战线的干部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忠诚,是“一心为公”的政治坚定。当麦金莱总统将关乎战争胜负、国家安危的信件交给罗文时,他深知任务重大,却从未寻求书面指示,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必须完成使命。这种政治觉悟对科技工作者尤为重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科技竞争格局,唯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唯有时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始终以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深刻的政治领悟力、坚决的政治执行力把握“国之大者”,方能在工作中校准方向、保持定力、行稳致远。
忠诚,是“一以贯之”的自律坚守。罗文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心无旁骛、毫不动摇、绝不退缩,他唯一的想法是“我必须成功,我必须找到加西亚,把信送给他!”。当下,科技干部掌握的政策、项目、资金日益增多,更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原则问题上不摇摆、在是非曲直上不含糊、在关键任务上不退缩、在矛盾问题上不回避,以“清清白白做人、本本分分做事”的底色保障执行力的纯粹与高效。
忠诚,是“一丝不苟”的执行自觉。罗文接到任务时,不问“为什么”只思“怎么做”、不惧“有多难”只求“如何成”。我们当学这种“接信就走”“接令即行”的果断与坚决,对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创新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落实,做到当面领任务、转身抓落实。面对科技领域的风险挑战,始终坚定“科技自立自强”的理想信念,不因短期困难偏离轨道,不因外界干扰动摇决心、不因一时挫折放弃前行,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科技事业向新向高向绿向未来。
实干铸效:以专业之能打通落实之道
执行力始于担当、成于专业、终于坚持。罗文用双脚丈量丛林、用智慧化解危机、用毅力突破困境,这种“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执行力,正是科技工作者需要锤炼的宝贵品质。
实干,要有“一抓到底”的责任担当。罗文视送信为神圣使命而非普通任务。科技创新亦是这般,没有实干精神,再宏伟的蓝图终究只是“空中楼阁”。当前,我市正面临高新技术企业偏少、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深、科技人才引育体系不完善等现实挑战。问题面前我们绝不能当甩手掌柜或二传手,要严格落实“137”工作要求,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三日事三日清、七日事七日报”,以使命必达的决心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坚决摒弃“躺平”心态、杜绝“空转”现象,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作风,推动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干,要有“一流标准”的卓越追求。罗文不仅及时完成了送信任务,更在极端条件下确保了信件安全。我们要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力争一流”为标尺,锻造执行硬本领,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科技干部的鲜明特质。抓项目建设时,紧盯“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服务企业时,践行“一线工作法”,做到“企业有呼,我们有应”;面对评价考核,不搞“数字游戏”,不做“表面文章”,确保各项工作实实在在走在全省前列。
实干,要有“一鼓作气”的坚韧品格。面对生死考验,罗文也有过焦虑、恐惧时刻,但他最终选择一鼓作气、一往无前。科技创新同样如此,不是一蹴而就的“单点突破”,而是贯穿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的“长期战役”,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沉淀、持续投入与耐心坚守。我们要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敢啃硬骨头,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迎难而上,在体制机制改革中破冰前行,让创新从“偶然突破”走向“必然成功”,不断推动要素“聚变”、科创“蝶变”、产业“裂变”。
创新铸梦:以突破之勇引领未来之途
罗文的“送信”之旅,并非按图索骥的行程,而是他用智慧点亮了一把创新的火炬。这种突破常规、独辟蹊径的智慧,正是科技工作的灵魂所在,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密钥。
创新,需“一马当先”的实践探索。当瓦格纳上校将送信任务交给罗文时说,除了现在给你的指示,不要再请求任何其他指示。科技创新本就是探未知、破难题、闯新路,我们应当学习这份“没有路,就闯出一条路”的魄力,在郴州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湘南科创高地征程中,敢于冲破旧的格局、敢于突破制度藩篱、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攻破路径依赖,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思维、新路径、新动能。
创新,需“一招制胜”的实效导向。在送信途中,罗文敢于出其不意,从敌炮林立的港口上船,乘简易小船与敌舰周旋。这些非常规操作,恰恰是完成任务的最优解。创新同样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要紧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科技发展需求,聚焦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等领域,推动科技工作从“纸面”走向“地面”,让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让科技产品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
创新,需“一呼百应”的共创生态。正如书中所言: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如麦金莱总统一样在寻找“罗文”这样的人。科技创新尤其需要一批又一批像“罗文”一样的人脱颖而出,需要一代又一代像“罗文”一样的人执着前行。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创新者有机会、有舞台、有奔头。要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让创新者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要尊重和保护创新者的首创精神,让闪烁着创新智慧的“星星之火”,汇聚成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
以“送信人”之志,赴科技创新之约
《致加西亚的信》不仅是关于执行力的经典,更是信仰、责任与创新的时代宣言。站在郴州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关键节点,科技战线的每一位干部都应当以“罗文”精神为引,成为“不讲条件、只讲执行,不找借口、只找方法,不畏艰难、只畏使命”的新时代“送信人”,以“信在我手,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以“志在巅峰,永不言弃”的奋斗姿态,以“路在脚下,勇毅前行”的实干担当,书写郴州科技战线的“送信”传奇!
(作者系郴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亮)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
编辑:沈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