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郴州报道
“宣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好似为青少年量身定制,令人格外走心难忘。”几天前的红色宣讲活动,让汝城县濠头乡学校初中生何同学印象深刻。
近日,汝城县教育基金会联合县教育局,组织带领汝城四中师生宣讲团,一起走进群山环抱的濠头乡学校,分为“共启红色序章”“聆听红色故事”“共话红色传承”等板块,层层递进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 宣讲活动,为数百名师生送上思政“大餐”。

汝城县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宣讲活动。
红色血脉,山水相连。作为活动承接方的濠头乡学校,位于汝城北部山区,距离县城30多公里,校内坐拥革命时期留下的“红军楼”等红色地标。多年来,该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挖用活红色资源,在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素养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而汝城四中位居汝城西部偏远山乡文明瑶族乡,那里正是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红色故事灿若星河,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如今,当年第一片小四年级学生茁壮成长,进入四中读初中,不少人成为了学校宣讲团的主力。近年来,该校聚焦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县教育基金会等多方帮扶支持下,深入开展丰富多元活动,促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其中,由县教育局和县教育基金会联合编撰的校本教材《红军在汝城经典故事选编》,不仅深受学生喜闻乐见,还成了生动鲜活的宣讲“素材库”。

认真宣讲。
走50多公里高速、再转蜿蜒盘山公路,远道而来的汝城四中宣讲团紧抓契机、做足功课,在双方校长热情洋溢互致致辞后,满怀热忱、全情投入开讲,博得阵阵热烈掌声。
汝城县四中2301班班主任罗燕,一直整体接管小升初的“小苗班”,对每位学生了如指掌。不仅如此,以这批学生成长故事为主线,郴州市作协主席王琼华还著作出版了《沙洲的“小树苗”》,生动记录了他们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
从讲述“朱锐成长为红色讲解员”“朱佳妮化身小参谋”“罗琼带伤坚持训练”等书中故事,再到班级开展红色故事图书角、主题宣讲等活动,罗燕的《牢记嘱托,茁壮成长》一课,高度聚焦全场目光,感染打动着现场师生。
“‘半条被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参天大树。”罗燕高举手势发出的铿锵寄语,让现场掌声雷动。

专注听讲。
以身边人启发身边人,用身边事感召身边事。当年活泼天真的朱子优,如今已成为红色沙洲景区的义务讲解员和校园宣讲团的骨干。站在台上,她以《小小医药箱,浓浓军民情》为主题,以饱含深情重温“半条被子”故事入手,从红军长征过境文明秀水村免费为村民送药看病、控制疟疾疫情,讲到村民送米送蛋、帮碾米、洗衣回报红军等动人细节,再扩延到药箱被珍藏于当地文物管理所耕读传家,宣讲情真意切、有板有眼,令人听得专注入神。“这个小小药箱,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见证。我们要传承红色精神,肩负时代重任。”当她振臂高呼时,现场气氛格外热烈。
此外当天活动中,其他师生带来的《用生命点燃革命火种》《温暖的力量》,以及当地教育局和乡镇分管领导带来的讲话授课,同样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每一个故事都打动人心,每一场宣讲都鼓舞人心。”坐在台下的何同学全程凝心聚神,眼放光芒。
当天离开濠头学校后,宣讲团紧接着走进汝城南面的井坡镇学校,马不停蹄开展宣讲,由其他6位爱心传承志愿者倾情讲述了《一只藤碗》《半条被子》《周文茂参军》等红色故事,生动诠释了永葆艰苦作风、赓续军民深情、青年担当有为等深刻主题,多维传播红色文化,纵情传递红色力量。
一天里,接续开展两场校园宣讲,折射了当地教育基金会致力红色传承的不懈努力。近年来,除积极主动做好尊师重教、爱心助学等工作外,汝城县教育基金会还坚持汇聚多方力量,深入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持续赋能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近三年,累计开展30多场入校红色宣讲,惠及3万多名学生,成为全县推进红色教育的积极力量。
“开展红色宣讲进校园,通过追寻红色足迹、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让青少年将爱党爱国之情转化为尽忠报国之行。”汝城县教育基金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黄定兴总结中表示。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