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雷佳悦 刘芷希 郴州报道
五月的嘉禾大地,热潮涌动。在郴州雄建机床铸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全国劳动模范肖心峰,23年来坚守在高温炙烤的铸造一线,从学徒工到全国技术能手,从车间骨干到全国劳动模范,肖心峰用执着与创新,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进篇章。
2001年,年仅17岁的肖心峰,怀揣着对家乡铸锻造产业的满腔热忱,踏入嘉禾县塘村铸造厂。这里40℃以上的高温、轰鸣不止的机器和 “灰头土脸” 的工作环境,成为他职业的起点。
“刚入行时只能干粗活,手上磨出泡是常事,夜里累得睡不着,也想过放弃。但是我想到师傅说铸造工艺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不吃苦就做不出真本事,就还是选择了坚持。”全国劳动模范、郴州雄建机床铸造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肖心峰说。
从配砂、造型到修型,肖心峰从零起步。白天他紧跟师傅在车间实操,夜里捧着《铸造手册》钻研理论,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仅用3个月,他就掌握了黏土砂造型工艺,半年后便能独立完成中小型铸件生产。2004年,企业搬迁扩产为郴州雄建机床铸造有限公司,肖心峰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成为首批技术骨干,从此与树脂砂铸造工艺结下不解之缘。
“那时厂里用河沙加泥粉造型,成品率不到80%,费时又费力,我发现树脂砂工艺的优势后,主动向公司提议试验,经过不断的配比调试,成品率提升至95%以上,让我更坚信 ‘技术精进没有止境’。”全国劳动模范、郴州雄建机床铸造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肖心峰说。
肖心峰负责的生产线,铸件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以内。为了练出 “毫米级” 手感,他在修型时凭指尖触感调整砂型弧度;为了优化合箱工艺,他连续一周蹲守车间,记录每一道工序的时间差。在第四届全国铸造行业技能竞赛中,他以笔试、操作双料第一的成绩摘得桂冠。
作为车间主任,肖心峰的工位旁永远围着一群年轻工人。“手把手教,心连心带” 是他的带徒准则,他独创 “三步教学法”:先示范操作流程,再让徒弟动手实践,最后针对问题现场拆解,累计培养出80余名技术骨干,占企业技工队伍的 60%。
“肖师傅教我们不仅要会‘干活’,更要会‘想活’, 在他的带动下,车间成立了 ‘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攻克技术难题3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产品成品率从90%提升至98%以上。”肖心峰同事李义祥说。
走出企业,肖心峰化身嘉禾铸锻造产业的 “传火人”。他牵头组建 “工匠宣讲团”,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帮助10余家中小微企业改良工艺。从 “郴州市劳动模范” 到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 “湖南省优秀工匠” 到 “群众敢首创先进典型”,肖心峰的荣誉墙上,每一枚勋章都凝结着他的汗水与担当。
“只要肯下功夫,平凡的岗位也能铸成不凡的人生,在今后,我将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传递给更多人,主动学习、刻苦钻研,带领团队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团队的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全国劳动模范、郴州雄建机床铸造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肖心峰说。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雷佳悦 刘芷希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