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立方”模式创品牌③ | 系统推进“水治理”:美丽水乡入画来

编者按:2023年以来,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持续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紧扣“135”(紧盯一个目标,把握三个关键,做好五篇文章)示范区新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布局,全面系统推进示范区建设,如今郴州这五篇文章交出怎样的答卷?在示范区“五月宣传月”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推出《写好“五篇文章”》系列报道,今天继续聚焦《“水立方”模式创品牌》篇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罗海勤 郴州报道

在舂陵江桂阳段,中华秋沙鸭、白琵鹭等珍稀鸟类已成“常客”。它们时而潜入碧波嬉戏觅食,时而舒展羽翼掠过江面,灵动倩影为江水增添盎然生机。如今,这群生态“精灵”的频繁驻足,不仅吸引摄影师们架起镜头捕捉美好瞬间,更成为桂阳段生态蝶变的鲜活注脚。

微信图片_20250508155435.jpg

中华秋沙鸭、白琵鹭等珍稀鸟类“做客”桂阳舂陵江。(张吉安 摄)

舂陵江是湘江的支流,也是桂阳的“母亲河”,全长304千米,其中桂阳境内长115千米。曾经,这里面临着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剧增、截污治污能力不足等多重压力,流域生态安全受到严峻考验。

微信图片_20250508155444.jpg

中华秋沙鸭、白琵鹭等珍稀鸟类“做客”桂阳舂陵江。(张吉安 摄)

近年来,桂阳先后投入约4亿元,实施了12个重金属治理工程,累计处理尾砂、废渣2820万吨,综合治理长度24.9公里。同时,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推动“厕所革命”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已达90%以上,农村卫生户厕率达到72%,有效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了水污染。

微信图片_20250508155708.jpg

舂陵江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陈勇 摄)

经过不懈努力,舂陵江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整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多个断面甚至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如今,舂陵江水清鸟翔,两岸绿树成荫,成为桂阳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成为郴州水治理成果的生动缩影。

郴州的水治理并非局限于某一条河流,而是通过系统推进,全方位筑牢水生态屏障。近年来,郴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东江湖、耒水、舂陵江、永乐江等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持之以恒、精准施策。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郴州全面取缔“十小”企业,开展“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督促企业实施清洁化生产改造。全市15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的23个项目区,全部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及在线监控装置建设。同时,郴州还强力推进舂陵江、武水河、耒水等流域污染治理,不断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

在农村污染防治方面,郴州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有效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此外,郴州还建立了养殖污染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管执法,确保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在科技治水方面,郴州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郴江河采用靶向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通过选用微生物建立新型载体,高效、稳定地处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解决了传统处理污水方法耗电量大、污泥大量累积的问题。此外,郴州持续加大对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力度,通过定期巡查、不定期抽查以及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对全市河湖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确保水环境治理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经过多年的努力,郴州的水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53个国、省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东江湖水质连续9年总体保持Ⅰ类,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四清水库等众多河湖的水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如今的郴州,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罗海勤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9/90/1493997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