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15日郴州讯(通讯员 谭利炳 陈新娇)5月14日,由中国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组织的2025年“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安仁县。来自人民日报《民生周刊》、人民网、中国气象报等中省市多家媒体20余名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聚焦“气象+农业”“气象+中医药”等主题,探寻安仁以气象服务赋能现代农业、中医药产业、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的创新实践。
在凤凰山安仁国家基本气象站,采访团实地考察了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该站依托精密气象观测数据,为永乐江国家湿地公园、稻田公园等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了科学支撑。气象站技术员肖依介绍,通过精准气候预测,安仁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看天管理”的转变。
稻田公园内,农机手邝星吻现场演示“天帮忙·农机一键达”平台操作。平台整合气象预测、农机调度与农田管理信息,帮助农户实时掌握天气变化,科学规划农事。该成果获得中国气象局“2024年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全国示范案例”。
在生平米业5G数智化生产车间,副总经理何其龙介绍,通过与气象部门深度合作,企业构建了“气象+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推动粮食生产从被动防灾转向主动助农,年加工稻谷能力达42万吨,带动全县粮油产业产值持续攀升。
作为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县,安仁县将气象服务深度融入中药材种植。在华夏湘众神农百草园,县中医药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佀小庆介绍,气象部门在园区建成“气象观测园”,开展气候适宜性分析,助力枳壳等道地药材品质提升。药材基地负责人滕加彬表示,依托“林药套种+气象服务”模式,药材产量与效益显著提高,年产值突破1亿余元。
安仁县还联合多部门共建“中医药气象科技小院”,探索气象与药材种植的内在联系,培育高端气候生态产品。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含野生抚育)30万亩,林下经济开发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安仁模式”获国家级示范基地认证。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安仁县2025计划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7.2万亩。安仁县气象局局长唐志红表示,将持续深化“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为推进农业强县、生态立县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谭利炳 陈新娇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