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以来,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持续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紧扣“135”(即紧盯一个目标,把握三个关键,做好五篇文章)新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布局,全面系统推进示范区建设,如今郴州这五篇文章交出怎样的答卷?在示范区“五月宣传月”之际,聚焦《“五链”融合促转型》篇章,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系列报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罗海勤 郴州报道
2019年,郴州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6年来,郴州以人才为引擎,在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中奏响“城才双向奔赴”的时代强音。
近年来,郴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科技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截至2024年底,郴州市创建省级专家工作站26家;引导企业从中南大学等“柔性”引才74名;现有有效工作许可的外专人才40人;2024年吸纳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8亿元,增速排名全省第二……形成了“顶尖专家领衔、高端人才集聚、青年创客涌动”的立体化人才生态。
创新人才引育,激活发展“新动能”
政策是吸引和培育人才的关键。郴州市出台“人才新政52条”以及《郴州市助力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若干支持政策》等,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为了满足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郴州积极引导企业从中南大学等高校“柔性”引入专家教授及中高端人才74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专家教授作为科技特派员下沉基层服务,2024年,争取省派37人、市派54人,指导县派690人,实现全市442个脱贫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这种“柔性引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人才流动限制,让高校的智力资源能够更加便捷地为企业服务,实现了人才与企业的双赢。
在项目引领方面,郴州实施“揭榜挂帅”制度,以人才为核心、项目为载体,探索“人才+产业+项目”引才模式。针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及“卡脖子”技术需求,凝练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吸引了大量高校、科研机构及团队参与,促进了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人才载体建设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平台。郴江实验室的实体运行,引入了湘南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岭柑橘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36名科技人才入驻,成为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柿竹园博士工作站。
郴州还创建省级专家工作站26家,新增柿竹园、郴粮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家,现有3家国家级、4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平台。这些人才载体的建设,为各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和工作环境,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汇聚郴州。
优化人才生态,迈出发展“新步伐”
鼓励引导科技人才作为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下沉基层服务,是郴州优化人才生态的一个重要举措。为了让科技人才安心服务基层,郴州鼓励派出单位对特派员的行政关系、职务、职称、工资、奖金等待遇保持不变,享受正常调资和职称评定。在职称评聘、提拔任用、评奖评优时,对持续两年考核为优秀等次的科技特派员优先考虑。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了科技人才服务基层的热情,促进了科技成果在基层的转化和应用。
在做好外专服务方面,郴州做足了“加减法”。审批服务做“减法”,通过许可审批事项的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和推动多领域的“一卡通”服务,为外专人才在郴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人才增长做“加法”,围绕所需资料目录、办理流程,对用人单位实施“上门式”“一对一”精准化指导,吸引了更多国外智力为郴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些外专人才为郴州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郴州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成果转化,闯出发展“新路子”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终落脚点。郴州积极布局“3+N”(3个公共类和N个专业类)中试基地建设体系,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搭建了重要桥梁。新增省级中试基地2家,实施中试项目10个,1个项目实现产业化,2个项目具备产业化条件。临武县中试基地无人机固态电池实现量产下线。这些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推动了郴州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郴州着力提高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的积极性。通过搭建技术交易市场,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12.1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86.80亿元,增幅达23倍。
在高校合作方面,郴州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创新高校行”活动,并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活动推动了33个标志性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15个标志性产学研共建平台落地,征集企业技术需求365项、省内外高校科技成果2860项,成功转化科技成果6项。高校合作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源泉,也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实践平台,实现了校地双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郴州还聚焦现代装备产业、锂电新能源产业、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举办产业成果直通车等活动,签订成果转化项目80余项,金额近300亿元。这些活动的举办,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如今,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中,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越来越多的创新团队在郴城沃土扎根成长。
以人才“活水”滋养创新生态,以创新动能驱动绿色发展。从“引才磁场”到“创新沃土”,郴州以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随着更多“智”汇郴城,这座“因才而兴”的城市,也将在高质量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续写“因才而兴、以才致远”的精彩篇章。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罗海勤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