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仁县:小车间里的“薪”天地

红网时刻新闻4月17日郴州讯(通讯员 侯琼星 罗勇 田源 陈俊宏)“小陈,今年怎么没见你去广东打工呀?”在安仁县牌楼乡山口铺村口的老樟树下,村民李大婶拉着陈湘华话家常。

微信图片_20250414172537.png

陈湘华嘴角上扬,眼里满是笑意,扬了扬手中刚领的工资条,乐呵呵地说道:“李大婶,现在我得在家带小孩呢,在村里的工厂上班,每月工资有3000多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我不打算去广东咯!”

走进陈湘华工作的鸿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有序运转,工人们各司其职,一片忙碌景象。这里主要生产电器设备变压器,平日里稳稳吸纳着25名像陈湘华这样的留守妇女以及困难群众就业。每至生产旺季,更是能提供超 50个灵活岗位,给村里有需求的人带来了增收机会。

微信图片_20250414172545.png

而在水口村的仁邦电子厂内,技术顾问张智霖正全神贯注地坐在电脑前,双手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 CAD 软件绘制的产品图逐渐成型。这位曾在外打拼多年的 “技术能手”,眼神中透着专业与专注。谈及返乡,他说:“家乡建起了帮扶车间,我就带着专业回来了,月薪8000元,不比城里差,还能照顾家人。” 像张智霖这样的技术骨干 “归巢”,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将现代管理经验与专业技术毫无保留地注入乡村车间,为家乡发展注入活力。

微信图片_20250414172557.png

牌楼乡乡村振兴专干谭昊程介绍,“全乡已建成10个帮扶车间,累计投资2118万元,年产值达 3380 万元,带动 358 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约 4000 元。” 这些帮扶车间,就像一个个能量站,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发展输送动力。

近年来,安仁县深入调研,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盘活乡村资源。政府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为企业入驻乡村保驾护航;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升村民就业本领;精心搭建订单对接平台,让企业生产有保障。通过构建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 的就业帮扶模式,成功为留守劳动力搭建起优质的就业平台。如今,越来越多像陈湘华、张智霖这样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梦。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侯琼星 罗勇 田源 陈俊宏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8/51/1488043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