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东县:可靠的 “康复仪器”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黄岚蓝 黄翠珍 郴州报道

凌晨五点,桂东县清泉镇,山雾尚未散尽,夏丹社区黄泥组的一间农舍里,65岁的罗明开正弓着腰,指尖在妻子江秋莲僵硬的手臂上熟练地按摩,从肩膀到手腕,每一个穴位都按得精准到位。这双布满老茧的手,十年间已将人体经络图刻进了“记忆”里,成为瘫痪妻子最可靠的“康复仪器”。

图片1.png

罗明开正在给瘫痪的妻子按摩。

“医生说多按摩能防止肌肉萎缩,只要对她好,再累我也愿意。”罗明开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晨光。十年前妻子突发重病致全身瘫痪,这个沉默的庄稼汉便把生活重心压缩成两点一线:妻子的病床与家里的生计。这一坚持,就是4000多个日夜。

晨光里的守护

天刚蒙蒙亮,按摩后的江秋莲已能微微转动脖颈。罗明开端来温好的小米粥,瓷勺碰着碗沿轻响。他舀起半勺粥在唇边试温,再慢慢送进妻子嘴里,指腹及时擦去嘴角溢出的米汤,动作里的温柔像山涧溪水般自然。

“每天按按,她能舒服点。”这句挂在嘴边的话,藏着罗明开独创的护理哲学。为防止长期卧床生褥疮,他摸索出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的规律;担心妻子无聊,年过六旬的他学会用智能手机播放黄梅戏,这是江秋莲年轻时最爱听的调子,也便成了罗明开给妻子的“解闷神器”。

每当《天仙配》的旋律响起,病妻眼角便会泛起笑意,这成了罗明开一天中最满足的时刻。

走进罗明开的家里,地板擦得发亮,衣物叠得齐整。“家里干净,她住着舒心,我看着也踏实。”罗明开边说边麻利地收拾房间,阳光透过纱窗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折射出细碎晶莹的光点。

生计中的担当

图片2.png

罗明开正在采摘茶叶。

清晨的茶园沾着露水,罗明开背着竹篓穿行在茶垄间。他的裤脚被露水打湿,指关节处结着茶枝划破的痂,但采摘动作丝毫不停。“一斤鲜叶能换15块钱,够买三天的药。”他把嫩绿的芽叶仔细分类,像在打理珍贵的珠宝。

白天的公益性岗位上,这位六旬老人扫地的身影格外认真。村组道路的每个角落都被他扫得干干净净,巡逻时发现路边石块都会弯腰挪开。“咱们村跟家一样,干净了住着才舒心。”他笑着跟路过的村民打招呼,额头上的汗珠顺着皱纹滑落。

村支书罗秋桂常对人说:“老罗干活既认真又卖力,大伙都佩服他。”谁都知道这份卖力背后的重量:妻子每月的医药费、家庭的日常开销,都压在这双既要握扫帚又要握锄头更要拿捏穴位的手上。但罗明开从不抱怨,摘下的茶叶换了钱,他第一时间就存进贴着“秋莲医药费”标签的铁盒里。

岁月里的情书

夜幕降临时,罗明开才算能歇口气。他坐在床边给妻子读报,声音沙哑却坚定。江秋莲虽不能说话,却会用轻轻眨眼回应,夫妻间的默契早已超越语言。

这对平凡夫妻的故事,在清泉镇传成了佳话。有人问罗明开是否觉得辛苦,他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过日子就像爬山,有坡要爬,有坎要过,两个人扶着走总比一个人强。”简单的话语里,藏着比山盟海誓更动人的承诺。

十年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写就了最动人的爱情篇章。当城市里的人们为情人节礼物绞尽脑汁时,罗明开用4000个清晨的按摩、4000个黄昏的喂饭、4000个日夜的不离不弃,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谛。这份在炊烟中升腾、在茶山里生长的爱,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病妻的岁月,也照亮了身边每个人的心房。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黄岚蓝 黄翠珍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3/91/1526688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