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矛盾洼地”变身“幸福高地” “北湖样本”打造基层治理新范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刘建军 雷鑫 郴州报道

秋日的阳光透过樟树繁茂的枝桠,在郴州市北湖一号小区新铺的柏油路上绘出一幅流动的光影画卷。微风掠过,枝叶轻舞,沙沙作响。曾经破损的路面如今平整如新,曾经杂乱停放的车辆如今井然有序,曾经见面不语的邻居如今在树下亲密交谈——这片摇曳的樟树影,见证了一个问题小区破茧成蝶的温暖历程。

业委会“扛大旗”,解开物业“死疙瘩”

“业委会成员,请马上到普法亭开会!”7月30日早上8点30分,企业微信群会议通知一响,不过几分钟,7位业委会成员陆续到齐。他们手拿笔记本,步履匆匆却满脸笑容——这是北湖一号小区的常态,更是小区从“脏乱差”到“焕新颜”的治理密码。

“以前物业光收钱不办事,电梯坏了一个礼拜都没人修!”6号楼的业主张大姐提起过去就摇头,“去年最热的那几天,我们单元电梯停运了3天,老人看病都得靠邻居背下楼。现在不一样喽,业委会真能帮我们说话!”

建于2012年的北湖一号小区,曾因环境脏乱、停车混乱、物业和业主纠纷不断而“名声在外”。业主抱怨“花钱买气受”,物业也诉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业费收缴率一度不到20%,物业服务基本停摆。

转机出现在2019年8月,第二届业主委员会成立了。

“刚接手时,小区的物业工作简直是个烫手山芋。”业委会主任何军翻着当年的工作日志回忆,“光积压的维修单就有200多份,电梯故障、水管漏水、监控瘫痪……我们7个人分成3组,花一个月跑遍了700多户,收集了386条整改建议。”

业委会主动扛起小区自治大旗,通过重新招标物业、建立物业考核动态机制,一步步让物业服务回归本质,让业主真正做回“小区主人”。原物业公司重新中标,入驻首月,就修好了全部12部电梯,新增98个监控探头,物业费收缴率跃升至70%,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三位一体”齐发力,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2022年,在北湖区委政法委指导下,北湖街道创新推出“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把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3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业主“点单”、业委会“下单”、物业“接单”、党支部“跟单”的精准治理闭环。

“我在平台反映消防通道被占,第二天就通了!”9号楼的李先生指着如今畅通的通道满意地说,“那天晚上10点多发现被堵,上传照片后物业15分钟就赶到处理,这效率以前想都不敢想!”

依托“议事廉盟”平台,小区累计召开会议20多次,推动消防演练、人车分流、停车规划等40多项整改落地。业委会主动作为,成了居民的“眼睛”和“耳朵”,把大家请过来、坐下来、聊开来,精准对接需求,督促物业整改落实。

d246a130ec10139ccb6ecba66edd2023.jpg

“最难忘的是帮400多户业主办好房产证。”何军翻着厚厚的工作记录本说,“半年多时间,我们往化解办、遗留办、住建、税务、不动产中心跑了28趟,材料整整装了两柜子。最后一位业主拿到证的时候,好多人都哭了。”

小区党支部推行“三事”工作法——没事常联系、有事好商量、遇事有人帮——成功调解邻里纠纷、房屋漏水、停车难等矛盾84起,化解率高达88%。3年来信访零发生,政务热线投诉从年均156件降至47件,降幅70%。

“多亏党支部调解,我家屋顶漏水彻底解决了!”住在顶楼的刘阿姨指着自家新做的防水层说,“以前下雨得用6个盆接水。党支部书记带物业经理来了3次,联系施工队重新做了防水,现在再不怕下雨了。”

“单打独斗”成往事,谱写多元共治“合奏曲”

如今的北湖一号小区,道路整洁、墙绘生动、绿树成荫。法治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可触摸的温度;治理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多元共治的“合奏曲”。

党支部组织选举业委会、业委会选聘物业,各司其职、事半功倍。“我们能接受业委会的‘紧箍咒’,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物业管理的根本。”物业经理肖正春坦言。

小区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健康,肌体才强健。小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121名注册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夜巡、书屋管理、节日活动等。“退休后我就来书屋帮忙,既充实自己又能服务大家。”65岁的志愿者段大爷一边整理书籍一边说,“现在书屋每天开放6小时,有空调、免费水,月均阅览超300本,成了小区最受欢迎的地方。”

从二级供电改造到防盗网纠纷调解,从“红黑榜”落地到法治文化融入日常,北湖一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居民纷纷感慨:“现在打电话有人管!半小时就搞定!”点滴变化中,是大家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位一体”模式的核心是画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以党建为圆心,以法治为半径,凝聚起基层治理的最大合力。

2022年9月,郴州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慕名而来,一探究竟。驿站书屋书声琅琅,普法亭里笑语不断,留仙岭下的北湖一号如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流连忘返。

“以前乱得想搬家,现在美得像公园!”在小区住了10年的业主刘波指着中心花园说,“这些月季都是业主自己认养的。每天早上有人主动打扫,邻居见面都会打招呼,这种感觉真好!”

从“矛盾洼地”到“幸福高地”,这印证了:当法治力量、基层智慧和群众参与同频共振,美好生活自会如约而来。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刘建军 雷鑫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3/67/1530386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