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成家
农历八月的风,总带着几分缠绵的温柔。当它拂过古郡桂阳的每一寸土地,便妥帖地裹了满袖甜香。这香不是春日桃李的张扬,也不是盛夏荷风的清冽,是桂子独有的醇厚——像陈年的酒,初闻浅淡,再品绵长。走着走着,就漫进了衣襟,沁透了心脾。
作为桂阳的县树,桂树从不是孤芳自赏的景致,而是深深扎根在蓉城大地肌理里的符号。
老巷口那株需两人合抱的古桂,枝桠斜斜探过青灰瓦檐。细碎的金粟缀满枝头,风一吹,便簌簌落在放学孩童的书包上,惹得他们仰起小脸,在金色的花雨中欢笑。城东新区的绿化带里,年轻的桂树整齐排列,叶片葱茏如碧,花苞星星点点藏在叶间。待入夜后,月光洒下来,连影子都浸着香。
这香,是桂阳人最熟悉的乡愁。菜市场里,提着菜篮的阿姨们路过桂树,总会停下脚步:“今年桂花开得旺,是个好年景。”小区的长椅上,老人们凑在一起下棋,棋盘边放着泡了桂花的玻璃杯,水汽氤氲着,混着花香,成了最安逸的日常。
县行政中心前坪的两排桂花树,应该是全城最具精气神的。它们不似老巷桂树那般带着岁月的慵懒,而是高大挺拔,枝干笔直如箭,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活脱脱像披了绿甲的哨兵。
每当晨光初露,雾气还未散尽,桂花的香气便随着晨练老人的太极招式慢慢散开;待到工作日,上班族们走过树下,脚步都会不自觉放慢些,鼻尖萦绕的甜香,像是给忙碌的一天添了剂温柔的缓冲。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像是为这八月的桂阳量身定做。抬头望时,湛蓝的天空下,桂树的枝叶舒展着,细碎的花瓣若隐若现,那香气仿佛真的从云端飘来,漫过鳞次栉比的楼房,漫过车水马龙的街道,漫进每一个奋斗者的心中。
今年恰逢国庆与中秋双节同至,桂阳的桂花像是得了信号,开得愈发热烈。
县城中心的欧阳海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与满树金黄的桂花相映成趣。孩子们举着小国旗,在桂花树下追逐嬉戏,笑声与花香缠在一起,飘得很远。步行街沿街的商铺挂起了红灯笼,玻璃门上贴着“喜迎国庆”“中秋快乐”的贴纸,路过时,能看见店主正将刚采的桂花撒进糯米粉里,准备做桂花糕。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飘出饭菜香,混着窗外的桂香,酿成了最动人的人间烟火。有人家围坐在餐桌旁,切开圆圆的月饼,聊着今年的收成与来年的期盼;有年轻人带着父母去文化园散步,月光透过桂树枝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碎银。
2025年9月27日晚,桂阳文化园古郡城灯火璀璨,人流如织。2025年湖南省“我们的节日·中秋——月圆迎国庆 雅韵扬古城”主题文化活动在此盛大启幕。
晚七时未至,迎薰门外已聚满期待的人群。《迎宾词赋》吟诵,厚重的城门在悠长的号子声中缓缓洞开。旌旗兵、将士列队恭迎,一群舞蹈演员款款走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时光瞬间拉回千年之前。
城门开,长者执笔挥毫,为“金瓜龙”的龙睛注入神采。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桂阳非遗“金瓜龙”腾空而起,盘旋、穿绕、跳跃,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当晚前来观看文艺演出、体验非遗展示及参与灯谜竞猜的人流量达60000余人。古郡城内,皎皎月光与璀璨灯火交相辉映,涌动的人潮汇成一片片欢乐的海洋。
这满邑的桂香,何尝不是祖国繁荣昌盛的缩影?
曾几何时,桂阳的街巷还没有这么多规整的桂树,泥泞的小路、低矮的平房是老人们记忆里的模样;而今,宽阔的柏油路通到了每个村落,现代化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就连乡村的田埂边,都种上了新的桂树苗。
去年秋天,我跟着志愿者去偏远的山村送图书,路过村口那株刚栽下的桂花树时,村里的老人说:“现在政策好啊,路修通了,孩子能去镇上读好学校,我们老人看病有医保,连村口都能种上桂花树,日子比蜜还甜。”说话时,老人的眼角笑出了皱纹,阳光落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也落在那株生机勃勃的桂树上。
桂阳用一座城、一轮月、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完美诠释了“月圆迎国庆,雅韵扬古城”的深厚内涵。当千年的雅韵遇见现代的活力,当团圆的温情汇入家国的洪流,这个夜晚,注定在无数人的记忆中,洒下了清辉,种下了情怀。
风又吹过,桂花簌簌落下,落在我的肩头,也落在脚下的土地上。这满邑的桂香,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时代的赞歌。它见证着桂阳的变迁,也见证着祖国的腾飞;它承载着百姓的乡愁,也承载着民族的希望。
在这桂香满溢的时节,我们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也感恩当下的幸福生活。因为我们知道,每一缕桂香里,都藏着祖国的温暖与力量,都藏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而这份追求,终将伴着桂香,在祖国的大地上,开出更绚烂的花,结出更丰硕的果。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王成家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