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焦阳 郴州报道
近年来,莽山,正以惊人速度完成时代蜕变。悬崖电梯穿梭云间,云海栈道蜿蜒如龙,来自韩国的银发游客乘坐轮椅轻松登顶,眺望群山时热泪盈眶……这些画面不仅是莽山的新日常,更是中国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莽山旅游区西门。
2025年郴州旅发大会进入倒计时,作为主办地的宜章县正以“莽山蝶变”惊艳世人。这座曾经藏在深闺的湘南秘境,如今上演着一场精彩的“变身”大戏,成为郴州向全省、全国展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的“金名片”和“会客厅”。
从偏远林场到“天下莽山”的华丽转身
“以前说起莽山,只知道是偏远林区,现在可是网红打卡地!”正在悬崖咖啡厅拍照的90后游客小林说。
莽山的变迁是一部从深山老林走向国际舞台的奋进史。曾经的莽山林深路险、人迹罕至,虽坐拥奇峰、云海、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却因交通闭塞、设施匮乏,“美得寂寞”。如今年轻人纷纷前来打卡,悬崖咖啡厅、生态科普中心、瑶溪谷温泉度假村相继落成。
莽山五指峰景区。
数据显示,莽山累计投入50亿元,开发建设了猴王寨、将军寨、天台山等景区,建设了游客中心、旅游道路、游道、旅游厕所、旅游星级饭店等配套服务设施,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曾经的荒山野岭一跃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这就好比给一位天生丽质的村姑穿上了高定礼服。”莽山林管局党委书记李永辉形象地比喻,“我们只是把莽山原有的美,更好地展现给世界。”
“办会兴城,宜章必成。”2025年郴州旅发大会“天选”莽山。自2月誓师大会擂响战鼓,宜章县就开启“战斗模式”,挂图作战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6.73亿,全景锻造莽山“世界级名片”,全域绘制郴州“山水实景大片”,全民点燃县域“共富引擎”。宜章县委书记、县长邓生华介绍:“现在宜章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的缩影,这场盛会,必将成为宜章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莽山蛇博士”陈远辉为游客讲解。
“莽山蛇博士”陈远辉这位与莽山烙铁头蛇打交道数十年的专家,如今经常在景区为游客讲解蛇类知识,成了莽山的“明星导游”。从专注研究莽山烙铁头蛇的科研专家,变成热情洋溢的文旅推介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这片山林的深情。”陈远辉说道。
曾经的伐木工、如今的护林员老李感慨道:“过去砍树谋生计,现在看树能发财。”他家的农家乐一年收入远超过去十年工资,他的转型是莽山从资源开采向生态保护转变的最佳见证,实现了从资源消耗向生态共赢的根本转变,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了百姓的金山银山。
从险峻名山到“大爱出圈”的温情蜕变
“坐轮椅登顶千米高山,这在中国别处难以想象!”70岁的韩国游客朴女士激动地说。
时光回溯,险峰难攀。“我看莽山好妩媚,莽山看我好狼狈!”连年轻力壮者也望山兴叹。如何独辟蹊径?宜章县摒弃路径依赖,高打贴心化服务牌、差异化竞争牌,匠心打造人类全生命周期无障碍旅游。
2017年,宜章县牵手中景信集团,开发莽山核心地五指峰。仅用16个月,便打造出“全中国没有标准,全世界没有先例”的无障碍山岳型旅游景区。2020年8月31日,莽山五指峰无障碍游览系统启动运营。近年来,宜章县推动无障碍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进阶,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山、贯穿全程的无障碍游览体系,包括8公里平缓无障碍游步道、3.7公里越壑跨峰的观光索道,4台耸立云端的垂直电梯、7台轮椅提升机、11台自动扶梯……这一系列硬件设施共同织就一张“登山无忧网”,彻底重构了山岳旅游的体验模式,实现莽山东西门无障碍出入无缝“链接”。
莽山无障碍旅游。
时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的王建军评价,“在全国乃至世界都绝无仅有”。五指峰景区获评“全国首家无障碍山岳型旅游景区”。自无障碍设施投入运营以来,莽山旅游区累计接待老年游客82.6万人次,接待残疾人5.2万人次,其中重度肢残人士1.4万人次。真正实现了从传统跋山涉水的“苦游模式”到游山玩水“无障碍畅游模式”的转变,不仅彰显人文关怀,更成功打开银发旅游市场,成为莽山走向国际的关键一步。
从区域市场到“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激情跨越
清晨莽山五指峰云海翻涌,化身绝美“天空之境”。韩国游客金敏秀轻轻推动轮椅,70岁的父亲在海拔1600米的悬空栈道上,对着镜头眼含热泪比出“V”字。“这是给阿爸最棒的生日礼。”金敏秀在朋友圈定位中国湖南郴州莽山,配文是韩语版“孝道天花板,打卡成功!”
这座被网友戏称“韩国人密度秒杀松树林”的湘南山岳,正以火箭速度蹿升为境外游客心中的“新晋顶流”。2025上半年,莽山接待韩国游客2.58万人次,同比激增320%。山脚酒店的韩语标识牌从3块增至27块,连网红悬崖咖啡都玩起跨界,推出限定款“人参拿铁”——这波文化混搭,妥妥拿捏了韩国胃。
“在韩国年轻人圈里,带爸妈游莽山就是‘孝心界的爱马仕’。”莽山旅游区五指峰景区文旅负责人刘志伟介绍,韩国热搜#中国有坐轮椅能登顶的神山#阅读量破千万。秘诀何在?全长8公里的无障碍系统,让轮椅在千米高空畅行无阻。金敏秀算过一笔账:“在韩国包直升机才能带长辈看云海,这里索道+栈道人均不到300元,性价比直接拉满。”
韩国游客游莽山。
引流韩国客,莽山自有“组合拳”。政府牵线搭桥,早在2019年就成立中韩(郴州)旅游接待中心;更“卷”的是,直接把办公室开到首尔。由湖南秀菏国旅市场化运作的“郴州文旅韩国市场拓展办公室”,豪掷近300万在韩投广告。签证便利+门票5折+离境退税,“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让满山的“猴嗨森”(好开心)逐渐被“康撒哈密达”(谢谢)取代。韩国银发族保温杯里泡莽山红茶,年轻人则在抖音发起#中韩双语喊山挑战#,用《江南Style》式尖叫为莽山“疯狂打Call”。景区乘势追击,首尔旅展C位推广,新加坡、马来西亚专场推介,国际知名度坐火箭上升。“现在天天有韩国团,来郴州必来莽山。”湖南秀菏国旅董事长熊媛媛笑称。
从绝美风景到“无限钱景”的高质量发展
莽山的绿,如今真正变成了百姓口袋里的“金”。数据显示,2024年宜章全县共接待游客1239.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68亿元;仅2025年上半年,游客量就达到579.9万人次,旅游收入72.46亿元。其中,莽山景区表现尤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44.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1亿元。
从全年综合收入破150亿元,到半年内莽山单独贡献超18亿元,旅游效益呈爆发式增长。景区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升级,缆车、悬空栈道、五指峰观景台等设施陆续建成,逐渐形成“春赏杜鹃、夏避酷暑、秋览云海、冬观冰雪”的全季旅游模式。
不少游客表示,莽山不仅风景绝美,体验感也极大提升。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像走进了真实的山水画,还能舒适地玩上一整天。”
游客打卡莽山脚下的莽左茶舍,体验火塘文化。
旅游的火热,直接带动了山脚下村庄的蜕变。过去,由于就业机会少,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村庄一度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如今,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民宿、农家乐、特产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返乡创业”成了莽山年轻人的新选择。
“我在外打工七八年,一年回不了一次家。现在自己开民宿,收入不错,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莽山瑶族乡的“90后”小刘笑着说道。他的民宿依托瑶族文化特色,结合现代设计,假期常常一房难求。
像小刘这样的返乡青年不在少数。他们带回了新观念、新技能,也把家乡的茶叶、腊肉、蜂蜜等土特产通过电商和旅游渠道推销出去,进一步延伸了旅游产业链。
宜章县文旅广体局局长黄蝉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全域旅游”理念,推动文旅、农旅融合,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让莽山从“网红”走向“长红”。
莽山的“蝶变”,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从深藏不露到国际瞩目,从伐木谋生到生态致富,从艰难登山到无障碍畅游……每一个变化背后,都是中国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壮美叙事。
从一座山到一片景区的联动发展,莽山的“蝶变”奇迹,不仅实现自身升级,更带动东江湖、温泉等周边景区联动发展,“莽山模式”形成集群效应,提升整个郴州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025年郴州旅发大会启幕在即,莽山这张闪耀的名片,正吸引全世界望向这座湘南山区,聆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动人故事。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焦阳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