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更是点亮民族未来的火种。在我国第 41 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生动展现新时代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卓越风采,红网特别推出 “师者铸魂,育梦强国” 系列报道。
我们将聚焦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典型,他们以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的理想信念锚定航向,以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的道德情操涵养品格,以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 的育人智慧点亮成长,以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 的躬耕态度深耕讲台,以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 的仁爱之心传递温暖,以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 的弘道追求传承薪火 —— 用一言一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我们期待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全社会读懂教师的坚守与付出,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见贤思齐,共同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也借此向所有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 “筑梦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郴州报道
从放弃城市优渥条件奔赴乡村支教,到在职业教育赛场带领学生斩获国际奖项;从把课文制成趣味视频点亮村小课堂,到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打破学校竞赛纪录——临武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陈国根,用 10 余年教育坚守,在 “立德树人” 与 “匠心筑梦” 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卓越之路。他身兼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等数职,更以 “郴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县级百佳优秀教师等身份,成为郴州职业教育领域的 “领航者”,用专业与热爱,为无数学生铺就了 “技能成才” 的星光大道。
初心如磐:从城市到乡村,把教育的种子播撒在需要的地方
“教育不是选择优秀的学生,而是让每个学生变得优秀。” 这是陈国根从踏上讲台那天起,就刻在心里的信念。2014 年,他先后在湘南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中心、郴州市理工学校积累经验,城市里完善的教学设施、充足的资源,本可以让他拥有更 “轻松” 的教育生涯,但 “教育扶贫” 的初心,却让他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2018 年 9 月,陈国根主动申请前往临武县麦市镇中心小学,更主动请缨到条件艰苦的乐源联校任教。彼时的村小,教学资源匮乏,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落后的教学条件形成鲜明对比。“不能让条件限制了孩子们的眼界。” 他发挥自己计算机专业优势,把枯燥的课文改编成动画视频,把抽象的知识点变成生动的画面 —— 讲《小蝌蚪找妈妈》,他制作了卡通动画;教古诗词,他配上古风插画与背景音乐。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们上课的眼神里多了光芒。
除了创新教学,他还利用周末免费为学生补习功课,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在他的努力下,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连续两年在全镇期末抽考中排名第一。家长们握着他的手说:“陈老师,是你让娃们爱上了学习!” 这份来自乡村的认可,让他更加坚定:教育的价值,在于把光带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匠心育人:以技能为桥,带学生站上国际赛场
“职业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凭一技之长立足社会。”2019 年起,陈国根投身临武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面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他提出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的教学思路,把技能竞赛变成学生成长的 “试金石”。
为了让学生快速提升技能,他放弃了几乎所有休息时间:下课铃响,他的办公室里挤满了问问题的学生;午休时,他在实训室指导操作;晚上和周末,实训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他陪着学生一遍遍打磨技术细节。2020 年 10 月,他牵头创办技能大师工作室,把教学、实践、竞赛紧密结合,从设备调试到项目设计,从技术指导到心态调整,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这份付出,换来了耀眼的成绩:2021 年,他指导学生斩获第五届全国跨境电商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2023 年 12 月,带领学生在湖南省 “楚怡杯”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法律实务竞赛中获全省第二名,成功晋级国赛;2024 年 10 月,更是创造了历史 —— 指导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法律实务赛项中夺得铜奖第一名,这是湖南省在该赛项的首个奖项;同年 11 月,学生在海峡两岸短视频技术应用比赛中获全国三等奖;12 月,又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融媒体赛项国际总决赛中获全国第三名(银牌)。
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刷新纪录,背后是陈国根对 “匠心” 的坚守。他常对学生说:“技能没有捷径,只有重复到极致的练习。” 而他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样 —— 为了研究一个竞赛项目,他曾连续一周泡在实训室,反复测试方案;为了帮学生解决技术难题,他熬夜查阅资料,直到找到最优解。在学生眼里,他不仅是 “陈老师”,更是手把手教他们技能的 “师傅”,亲切地喊他 “老陈”。
爱生如子:以校为家,做学生成长路上的 “守护者”
“老陈不仅教我们技术,更把我们当家人。” 这是学生们对陈国根的评价。作为科技班班主任,他深知职业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关怀与鼓励,于是他把 “家” 安在了学校,用温暖与陪伴,守护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为了帮助学生争取保送升学机会,他每天工作长达 16 小时:清晨,他比学生早到实训室准备设备;深夜,他还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梳理易错点。周末和寒暑假,学校不开餐,他就亲自下厨,给留校训练的学生做家常菜;学生训练累了,他会准备水果和零食;学生遇到挫折想放弃,他会耐心开导:“再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面。”
在他的感染下,学生们也变得格外努力 —— 原本有些散漫的学生,主动申请周末留校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拿着笔记追着他问问题。2024 年,他带的科技班创造了奇迹:90% 的学生成功晋级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中 4 名学生获全市第一,5 名学生获全市第二。更令人振奋的是,已有 9 名学生凭借竞赛成绩升入大学,4 人获得免试保送资格。
“看到学生们有好的未来,比我自己获奖还开心。” 陈国根说。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好几封学生手写的感谢信,每一封都写满了对 “老陈” 的感激。这份师生情谊,成了他坚守职业教育最珍贵的动力。
硕果满枝:以责任为炬,照亮职业教育的前行路
10 余年教坛耕耘,陈国根的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荣誉:他荣获 “郴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获 “优秀”“嘉奖”,2022 年因贡献突出获 “记功” 表彰;2022 年被评为临武县骨干教师,2023 年获评县级百佳优秀教师,还多次拿下校级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十佳教师等称号;在指导竞赛方面,他连续多年获郴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22 年获第五届全国计算机应用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24 年更是因国际赛事成绩突出,再次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但对陈国根而言,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今,他依然每天穿梭在实训室与教室之间,一边优化教学方案,一边带领团队开发新的实训项目,还主动承担起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竞赛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让职业教育走得更远。”
从乡村小学的 “视频老师”,到职业院校的 “竞赛教练”,再到学生口中的 “老陈师傅”,陈国根用10余年时间,诠释了新时代教师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的理想信念,践行了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 的躬耕态度。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哲宁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