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东楠竹变形记:20年荒山变“绿色聚宝盆”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邓旭雄 郴州报道

满山翠竹沙沙作响,陈登辉站在铺满稻草的竹林里,脚下是价值30万元的“绿色金矿”,而20年前,这里只是无人问津的荒山野岭。

桂东县村民陈登辉讲述他的竹子故事。20年前,他整合了自家、母亲、叔叔三家的10多亩竹林开始改造抚育。“当时只是卖点春笋冬笋,竹子卖给蔑匠做筷子、竹篓,收入微薄。”

陈登辉坚持每天骑摩托车上山打理,在竹林里铺满稻草——这一创新做法能保温保水保肥,提高竹笋产量。如今,他的竹林规模已超500亩,成为全县楠竹开发示范基地,年收入突破30万元。

Screenshot_20250822_192601.jpg

产业崛起:楠竹经济的桂东模式

桂东县,“开门见山”是这里的地理特点。群山环绕间,15.3万亩南竹林汇聚成一片片“绿海”,生机盎然。近年来,这片绿色资源正成为当地群众的“绿色银行”。

桂东众意竹木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这家省级龙头企业改变了桂东楠竹产业的命运。公司主要生产高耐户外防腐竹地板及户外用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游艇码头、公园栈道。

“以前我们自己把竹子拉出去卖需要很高的运费,卖的价钱也不高,”正在加工点操作分割楠竹的郭大叔说,“现在加工点就建在竹山的旁边,直接帮助我们节约了运输成本,省下不少钱。”

众意竹木在全县建成5个竹木加工点,2022年公司产值达8000多万元,支付农户楠竹款1500多万元,带动灵活就业人数超1000人。

楠竹产业真正实现了“青山变金山”的转化。

Screenshot_20250822_192633.jpg

科技赋能:低产林改造的绿色革命

在桂东楠竹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成为提质增效的关键力量。

一个村民反映:“竹林多年未改造,产量品质有所下降,竹子长得太密,竹林多年未抚育,村内1.6万亩竹林急需低改。”

面对竹农们的“苦恼”,桂东县林业局迅速回应,安排林业科技特派员走进竹林,开展低产林改造培训指导。

“两株竹子间距1.5米,每亩竹林保持260株立竹,”科技特派员现场指导,“砍老留嫩、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弱留强。”

科学抚育方法迅速见效。地势高、土壤肥沃,长出的南竹肉厚质优、韧性强。如今,仅南竹一项,有的村人均增收约3000元。

陈登辉的示范基地创新性地用稻草铺满竹林,这一做法在全县推广。“用稻草铺满竹林,可以保温、保水、保肥,南竹就长得更粗壮,竹笋产量也更高。”

金融活水:浇灌产业发展的沃土

产业腾飞离不开金融支持。桂东农商银行结合县委配套开发政策,投放资金1670多万元,支持了东洛、寒口、黄洞、寨前、流源等地扩大楠竹生产面积。

寨前村民何茂龙拥有楠竹原生林2.7公顷。在产业政策出台前,他每年都要烧掉一部分或用作围菜园。如今,他每年向众意竹木公司出售楠竹1.45多万根,收入3.84多万元。

2022年8月,农商银行经过调查,贷款5.6万元支持何茂龙购买运输车、楠竹种植书籍和培育肥料。“现在我一方面科学培育楠竹,一方面跑楠竹运输,日子越过越红火。”何茂龙笑着说。

金融支持如及时雨,滋润了桂东的“楠竹经济”。在政策与资金双重保障下,全县楠竹面积增大和产销量不断增加,带动了一系列以楠竹加工为主的企业发展。

IMG_20250822_192429.jpg

多重增收:一根楠竹的致富密码

在桂东,一根楠竹能创造多重价值,竹农们探索出多种增收途径。

流源桃坪有竹林约3.5万亩,年产竹材近万吨。全村150户人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竹林。

“竹子卖给桂东众意竹木公司,竹笋卖给玉兰片加工厂,每年有2万余元收益。”村民朱福生家有竹林500多亩,竹林成了他家的“致富林”。

村民罗正乾除了合理砍伐竹子卖给竹产品加工企业,还办起了玉兰片加工厂,收购本村及周边竹农的竹笋,加工的玉兰片品质上乘,深得客商青睐。

陈登辉的楠竹产业更是多元化:每亩竹林产出300多斤冬笋和900多斤春笋,加上卖竹收入,年收入达30余万元。

“这两年南竹产量较好,我请了20余位村民聚力种植,把村民零散竹林连片管理,美化村居环境,带来可喜收入。”陈登辉乐呵呵地说。

IMG_20250822_192516.jpg

乡村振兴:竹林深处的幸福生活

走进众意竹木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工人正争分夺秒将楠竹加工成户外重竹板材及户外园林景观产品。

大塘镇一个村民说:“他在这已四年多,在本地上班比在外面上班强多了,收入跟外面打工差不多,一般也有五六千块钱一个月,在家里还能照顾好小孩跟老人。”

桂东县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形式,引进客商入驻,做强做好“楠竹经济”文章,将楠竹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链接。

2023年5月,桂东县依托中药材、茶叶、楠竹等主导产业,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上山抚育竹林,进厂加工竹制品,竹农们“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竹林深处,陈登辉弯腰检查新铺设的稻草层,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不远处,新修的林间道路蜿蜒而上,满载楠竹的运输车正缓缓驶向山下的加工厂。桂东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沿着这条路走进一个个村庄,为竹农们带去新的金融支持计划。

在“以竹代塑”国家战略的东风下,桂东楠竹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位林业人士说:“我们将探索新经营模式,培育‘产供销’一体化企业,进一步研发竹产品深加工,让每根竹子增值十倍。”

竹林沙沙声中,竹农们的笑语在山间回荡。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旭雄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2/67/1522236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