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郴”势而上 智创高新丨郴粮机:从地方企业跻身全球三强,凭什么?

编者按科技创新是企业与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郴州高新区,一批企业以创新为驱动,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的创新成果汇聚成强大动能,推动园区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红网时刻新闻推出《“郴”势而上 智创高新》系列报道,带您探寻这些企业的创新故事与成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在郴州高新区,有一家“老资格”的粮机厂——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简称“郴粮机”)。它诞生于1967年,如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历经岁月洗礼,它不仅没有被时代淘汰,反而一路逆袭,成为全球大米加工机械细分领域的前三甲,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人们不禁好奇:一个山区小城的国企改制厂,究竟靠什么站上世界舞台?

郴粮机外景图1.png

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专注:58年只做一件事

专注力就是竞争力。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郴粮机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定力——58年只深耕粮食加工设备领域。从最初的简易碾米机,到如今覆盖粮食仓储烘干及清理、去石、碾磨、分级、包装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线,产品历经数十代迭代,但核心业务从未偏移。

“粮机行业没有捷径,必须耐得住寂寞。”公司技术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长青的秘诀。

这种专注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上。郴粮机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研发,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持续半个世纪的研发积累,让企业在细分领域建起深厚的技术护城河,不仅牢牢占据国内30%以上的市场份额,更在全球市场持续扩张。

郴粮机的专注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直击行业痛点。

公司研发楼里挂着一幅特殊的世界地图,密密麻麻标注着全球稻米产区的气候特点:东南亚高温潮湿、非洲高温干旱、中国南方梅雨连绵……这些信息成为产品研发的“指南针”。

为了满足非洲客户的不同需求,团队就发明“自清洁去石机”;国内粮库要减损,他们开发出“柔性入仓设备”,让粮食损耗直降15%;为了克服传统检测依赖人工称重、感官判断等痛点,公司研发了稻谷品质智能检测系统关键技术,并经过专家论证达到“整体国际先进,关键部分国际领先”水平。

针对南方籼米和北方粳米的差异,公司分别研制立式碾米机和卧式碾米机;对于乡镇小规模生产客户,提供一次烘干2吨的机器;对于黑龙江等稻谷产区大客户,能提供日处理3000吨以上的成套设备。

可以说,郴粮机用个性化解决方案,把“因地制宜”做到极致。这种个性化定制服务,让郴粮机的产品更贴合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创新:刻进骨子里的基因

在郴粮机,创新不是口号,而是流淌在企业血脉里的基因。创业初期,企业就把研发写进发展规划;半个世纪过去,这份对创新的执着从未改变。面对国外技术封锁,郴粮机选择迎难而上,用自主创新打破“卡脖子”困局。

郴粮机的创新平台1.png

经过不懈努力,公司成功攻克“日处理3000吨稻谷智能产线”“无人值守砻谷机”等8项“卡脖子”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让郴粮机的设备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故障率低于2%,可实现2000小时无故障运行。

在碾米机和抛光机技术上,郴粮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的立式双辊碾米机最先采用“多机轻碾”技术,有效减少碎米,提高出米率;立式双辊抛光机运用强抛光和强吸风技术,让成品米卖相更好,储存时间更长。这些技术革新,为“中国优质稻产业化工程”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企业获得的最高奖项。

如今,公司已累计获得20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就有20余项。郴粮机的产品性能可与国际知名品牌瑞士布勒、日本佐竹相媲美,国产替代率超90%,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粮机市场的垄断。

除了专利,郴粮机还主导、参与了5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在行业内,谁掌握了标准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话语权。郴粮机通过参与标准制定,不仅提升了自身品牌影响力,还推动整个行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从湘南小城出发,一路走向世界大舞台,这家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牌企业,如今依然焕发蓬勃生机。郴粮机用“专注”和“创新”两个关键词,给出了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答案。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941/96/1510067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