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镇老故事|江嗲的米豆腐

文/潘文林

江嗲是卖米豆腐为生的,从解放前卖到解放后。

江嗲卖米豆腐是挑着卖的。一副担子,一头是米豆腐,一头是锅灶,有点像剃头佬的行头。

江嗲住在街边,往西走,再往北一拐,就是他的家。

他挑着米豆腐担子慢慢走着,有人喊:“江嗲!”他就会放下担子。若是吃米豆腐,他就将担子往街边挪一挪,然后放稳担子,将灶内用木柴灰盖着的木柴火用小火钳扒一扒,再加两三块小木柴,用吹火筒吹一吹,火就烧起来了。若是认识的人,他就问张妈、李婆婆、王嗲的,要几碗?这样,他就好在盖着纱布的容器中取米豆腐。小木桶(或是小木盆)中用清水养着金黄色的米豆腐。那米豆腐切成小四方形,黄黄的,在阳光下像小金块一样,很是诱人。担子顶面上的横隔板上是用纱布盖着的油盐酱醋,还有一盘切得细细的葱花。

锅里的水开了,黄金块一般的米豆腐下到滚水中,翻滚几下,江嗲就熟练地用竹编的笊篱将米豆腐捞起来,右手拿的长竹筷子在笊篱把手上很灵巧地敲打几下,再将米豆腐倒入碗内;然后,用手指在盛着葱花的盘子中捏起一点葱花,均匀地撒在米豆腐上。散发着香味儿的一碗米豆腐做成了,有时是江嗲端起来送给客人,有时是客人自己去端。

有段时间,街道上没见着江嗲的米豆腐挑子了,有些嘴馋的人还问起过。江嗲的儿子在镇里当秘书,有人碰见他,问:“江秘书,江嗲怎么不见出摊了?”

江秘书笑笑,说:“人老了,病多。等两天好了,他又会挑担子上街的。”

几天后,天气很好,成群的八哥鸟在树上和屋顶飞来飞去。这时,江嗲又挑着米豆腐担子出来了。

江嗲有个孙子叫江毛,比我小一点,经常跟在江嗲的担子后面上街。

后来,江嗲就再不挑米豆腐挑子了。

不久,我当兵,就再也没看见江嗲了。江毛下放后,再招到津市工作,自学律师,在当地很有影响。

许多年了,江嗲放下担子煮米豆腐的身影不时在眼前晃荡,还有那香气四溢的葱花味......

选自《小镇老故事》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潘文林

编辑:胡用梅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56/61/1458287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