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和新华网湖南频道联合发布
《关于公布湖南省首批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的通知》
郴州两地上榜!
一起来看看
↓↓↓
01
郴州市北湖区:唤醒老屋 振兴乡村
▽ 滑动可查阅全文
【案例背景】
老屋是传统村落空间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也是传承乡村文明和寄托乡思乡愁的根脉所在。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房屋也随之闲置,成为沉睡的资源。一些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日渐老旧破败,既埋下了安全隐患、影响了人居环境,也制约了乡村发展。2023年,北湖区在全省率先提出“唤醒老屋”行动计划,以市场化手段系统推进农村老屋、闲置房屋盘活利用,以房屋为媒介撬动各类资源要素注入乡村。一批老屋闲宅“旧瓶装新酒”蝶变焕新为党建党史馆、农产品展销馆、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各类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基本情况】
1、区情简介。北湖区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市中部,是郴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石墨之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湖南省发展县域经济十强县市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现已形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纵贯南北,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省道横卧东西的四通八达交通格局,高铁站、火车站、机场均位于辖区。辖10个街道2个建制镇2个瑶族乡,村(居)委会161个,其中村委会91个,村(居)民小组3819个。北湖区土地总面积为818.53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57.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47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1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82元。
2、行动背景。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实施“拯救老屋行动”,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北湖区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唤醒老屋”行动。
3、开展情况。按照“政府引导、镇村组织、市场运作、群众主体”总体思路,区级层面出台《北湖区“唤醒老屋”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细则》《招募手册》等,制定了“唤醒老屋”行动“1+N”政策体系,明确组织机制、宣传策划、招商运营、政策保障等12项重点工作任务,搭好“唤醒老屋”工作体系“四梁八柱”。全面推进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和土地确权,镇、村党员干部全覆盖入户摸排辖区内老旧房屋、闲置房屋情况,根据房屋基本情况分类建立“一村一档、一组(片)一档、一房一档”老屋资源数据库,全区共摸排出闲置老屋2017栋,有流转意愿的830栋。通过“唤醒老屋”行动成功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1处——北湖区鲁塘镇陂副村(邓华故居),成功发展了小埠大院、小埠古村、枝青民宿、湖上云居、松隐等民宿、餐饮、研学、乡村旅游等典型案例46家,建设了茅坪村史馆、农耕文化馆、新田岭古村土特产展示体验馆等公益服务项目5个。枝青民宿项目作为“唤醒老屋”行动的立标打样的标杆,成为湖南省第二届旅发大会的观摩项目。
4、目标规划。2023年为试点示范年,以西河沿线区域为重点,以华塘镇茅坪村、塔水村为试点,力争盘活利用闲置房屋100栋、撬动社会投资1亿元,探索形成务实管用的组织体系、推进机制、配套政策、投资方式和运营模式。到2025年,“唤醒老屋”行动在全区广泛推开,力争盘活利用闲置房屋1000栋、撬动社会投资10亿元,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有效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取得较大突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主要做法和成效】
“唤醒老屋”工作做到了“在拯救中唤醒”与“在唤醒中拯救”相结合,并同时努力“在唤醒中延伸”,充分体现了“拯救是目的,唤醒是手段,振兴是宗旨”。
1、在拯救中唤醒,就是对于乡村历史文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老屋,先由政府负责修缮加固,然后再引入市场主体开展特色经营和维护。
北湖区“小埠大院”特色餐饮项目就是“在拯救中唤醒”的典型。小埠村有明清建筑老屋27栋,前期通过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立项,对相关明清建筑风格的老屋进行了修缮和加固,然后引入云南客商方杰投入近2000万元,集中利用位置比较优越的4栋老屋,现已打造成了具有江南浓郁地方特色的特色餐饮场所,取名为“小埠大院”,并以此为依托拓展出农产品超市、汉服馆、民宿等多种经营设施。塔水树枝青民宿酒店项目外围的11栋老屋流转至村集体后,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牵头协调安排项目资金并邀请作协、摄协、书协、美协、曲协等文艺家协会“一对一”对老屋进行“艺术改造”,建成文创工作室集群、自然教育研学基地、农业研学基地等功能区,为村民、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生活体验,为服务文艺创作、推动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北湖样板。
2、在唤醒中拯救,就是依托乡村老屋的特定资源禀赋和市场开发潜力,先招商引入市场主体对老屋进行修缮加固,然后再由市场主体自主开展特色经营和维护。
北湖区华塘镇塔水村、茅坪村的做法就是“在唤醒中拯救”的典型。塔水村引进枝青民宿经营主体,整体承包56套老屋打造高端民宿,将集中流转老屋分别进行改造、翻修或重建,建成40套庭院式客房和餐厅、茶室、酒吧、KTV、健身房、游泳池、原生态菜园、观光牧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打造全省综合型精品度假民宿标杆,吸引带动周边民宿产业发展和乡村人气。茅坪村共有老屋42栋,有意向流转的为20栋,目前已经签订流转协议的为15栋,已实现投入运营的为5栋。该村引入特色农业品牌“黑米姐姐”租用老屋开办线下体验馆,开设“围炉煮酒”“黑米粉”“黑米饭”等特色品鉴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热情参与。
3、在唤醒中延伸,就是将乡村老屋的概念从乡村振兴的需要出发,延伸到乡村老旧闲置房屋,将此类房屋的盘活利用一并纳入“唤醒老屋”工作范畴,充分发挥乡村各类老屋的利用价值。
北湖区宽洞村的做法就是“在唤醒中延伸”的典型。宽洞村利用紧靠着仰天湖景区的地域优势,投入60万元将原本闲置的宽洞小学用房采用仿古风格并融入现代元素改造成名为“宽洞之家”的民宿,2022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旺季市场几乎一房难求,此举已经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并示范带动10户村民在自家发展民宿。塔水村38户村民联合成立“鹿岭民宿合作社”,以“农民出房、合作社经营、租金分红”模式将分散的闲置房屋集中管理运营。打造能参与、能互动的场景。在“唤醒”过程中,推动文化赋能,综合提升老屋“唤醒”后的利用。茅坪村1组村民将老屋集中流转给村集体,按照“租金保底+运营分成”方式获取财产性收益,全部盘活后预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以上、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经验启示】
1、“唤醒老屋”应该深化对乡村文化的认识。乡村老屋极具历史沧桑感和文化厚重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密切相关,“唤醒老屋”理应首先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方式。目前,传统村落中80%以上的古建筑都是民居,也就是农村老屋,文化底蕴深厚。但与文物相比,老屋的文化价值被长期忽视。北湖区“唤醒老屋”行动计划实施前后乡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给乡村文化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对农村文化的认识与深化。从全面清理破败危房、旱厕、残垣断壁到旧砖、旧瓦、旧木料等统一回收,用于园地围栏、诗画墙体、游步道建设,有效塑造出了乡村新的风貌,增添了乡村新的活力和魅力。北湖区秉持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老屋换新颜、产业焕新生、乡创唤“新人”的乡村振兴新路。
2、“唤醒老屋”要以点带面挖掘乡村潜力。一些长期闲置的房屋日渐老旧破败,既埋下了安全隐患,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也制约了乡村发展。北湖区深刻认识乡村老屋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在价值,通过示范引领、梯次推进,吸引市场主体以租赁房屋等形式入驻老屋投资兴业,带动兴村富民,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推动作用。各村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依托盘活的老屋,不仅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业项目,而且力争做到物尽其用,将那些市场吸引力较弱的乡村老屋建设为乡风民俗展示馆和党群活动场所。“唤醒老屋”行动充分挖掘出乡村潜力,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令人产生乡村振兴路子不断走深走实的感觉。
3、“唤醒老屋”的手段和方式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唤醒老屋”不是单纯地对乡村老屋实施修缮加固式的拯救,而是根据不同式样、不同风格的乡村老屋在乡村振兴中所具有的潜在历史文化价值和市场开发潜力,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唤醒。“唤醒老屋”工作与市场推广工作关系紧密,需要有组织地推动乡村老屋与市场资源要素深度融合,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因而在手段和方式上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北湖区以“唤醒老屋”为切入点,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核心,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为关键,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农园乐园全民共享,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4、“唤醒老屋”要在政策措施上及时创新跟进。乡村老屋的唤醒过程实质上就是由自住房转作经营性用房的过程,由此提升了对相关房屋的安全性和消防等方面的要求。而现行的对经营性房屋安全和消防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针对城镇而制定的,且城镇房屋的楼层一般都较高,而乡村老屋的楼层原则上不会超过三层楼,多数就是一到两层楼。用现行相关管理制度去管理,不仅有些要求难以达到,而且增加了经营者的一定负担。有必要在北湖区“唤醒老屋”工作的基础上,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上创新跟进,以适应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需要。
02
郴州市嘉禾县:
推进“十大融合”城乡建设,实现民生保障大提质
【基本情况】
嘉禾县古称“禾仓堡”,建县于1639年,面积699平方公里,辖9镇1乡,人口43.8万,是神农教耕、始皇囤粮之地,全省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份之一,嘉禾伴嫁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了开国第一上将萧克、著名作家古华等杰出人物,诞生了《浴血罗霄》《芙蓉镇》两部茅盾文学奖作品,被评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卫生县城、“江南铸都”和湖南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县、湖南省十大湘菜名县等。
近年来,嘉禾县奋力建设“一都四县”,深入推进城乡融合示范县创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2022年出台了《嘉禾县实施“十大融合”城乡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嘉办发〔2022〕18号),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巩固和拓展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果,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分类分步推进“十个一体化”(即深化帮扶保障一体化、实施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一体化、巩固城乡交通建设一体化、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城乡通信网络一体化、促进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探索城乡医疗一体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化、建立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到2025年,全县巩固脱贫成效更好,城乡经济实力更强,城乡人居环境更美,城乡文明程度更高,城乡治理效能更佳,城乡生活品质更优。
【主要做法】
按照“科学谋划、统筹实施,分类分步、合力推进,规划先行、留住乡愁,强化考核、激发作为,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强化扶持、助推发展”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十大融合”城乡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1、抓规划建设促城乡融合发展。注重顶层设计,出台《嘉禾县实施“十大融合”城乡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从城乡规划建设、社会保障帮扶等十大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嘉禾城乡融合发展得到时任省委副书记朱国贤的肯定性批示。大力推进示范创建,实施“一园两带十乡百村”全域布局,分五年梯度推进,对示范带400万元、示范镇50万元/个、示范村50万元/个予以奖补激励;建立“六个一”(一个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一条乡村绿化景观路、一个文化小广场、一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一个公共卫生设施、一个产业发展基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指引,形成简单明确、具体可行的建设基础内容。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范化建设“六项标准”(街巷清爽、庭院整洁、隙地园林、河塘清澈、家禽圈养、杂物归整),开展城乡风貌提质“百日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提质。坚持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统筹城乡一体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2、抓基础设施促城乡融合发展。为让群众喝上放心地自来水,嘉禾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四同(同水源、同水质、同水价、同服务)三化(管理专业化、调度信息化、收费智能化)”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先后投入8.58亿元,全县行政村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城乡安全饮水全覆盖打造了新范本。坚持民生至上、先行先试,先后投入62.5亿元,在全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铸牢“立体式”的交通网络体系、“全域性”的城乡公交体系、“融合化”的交邮运输体系,实现了“七个100%”,先后获得“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加快城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千兆光纤宽带向农村延伸覆盖,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建设和农村民生服务信息化示范工程,全面提升城乡信息化水平。
3、抓产业发展促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现代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北纬25°富硒脐橙、“禾仓香”“品初心”郴州黄酒、“三味辣椒”、宅侯贡米、嘉津茶油等优势特色产业;统筹推进蔬菜、茶叶、油茶、小水果等产业发展,持续发展规模化“湘江源”蔬菜生产基地,构建“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格局;加强与郴州展翔农业等大型农业企业的招商合作,引进发展生产资金,大力发展脐橙种植。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华美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来嘉入园落户,引导县内三味辣椒、“品初心”黄酒、亮嘢豆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创新运用“直播+、旅游+、生态+”等模式,深挖乡村“沉睡”资源,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4、抓民生事业促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振兴嘉禾教育,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制定《关于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嘉禾教育的若干举措》,提出明确振兴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科学规划教育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16条硬核举措,进一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台《嘉禾县中小学校“五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仅今年暑假就投入750余万元,实施了学校暑期维修补短板项目,为师生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亿多元,嘉禾一中、嘉禾职中、嘉禾七中、珠泉二完小、文家学校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学生学位更多、学习环境更优。全力推进健康事业,建立高效协调机制、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探索配套政策支持,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促进城乡医疗一体化;建设“温泉+中医”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完成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成功争创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县、湖南省第二批省级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投资1.01亿元的医养结合康养大楼投入运营,投资3.6亿元的县人民医院分院建设有序有力推进。着力优化保障体系,通过向省医保局争取,成功争创为全省医保首批场景监控试点,创新“1+3+X”基金监管模式,率先在全省推行县级智能场景监控全领域应用;推进“两病”门诊用药和门诊按人头付费改革,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开展清廉医保单元、清廉医保机关、清廉医保系统创建活动,医保管理服务真抓实干工作被省医保局通报表扬。
5、抓社会治理促城乡融合发展。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县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推进群众自治,推进县镇村综治中心建设,加快推动雪亮工程项目建设,投资2500万,建设中小学校安防设施建设项目756个点位。推进“一网治理”,涌现了晋屏镇“乡镇善治”、普满乡“巷长制”、龙潭镇龙旺村“数字乡村”等一批先进典型,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实行“一件事一次办”,推进“一门式”服务和“一网式”治理,实现“一站式”服务中心全覆盖。《“三抓三促”破解信访难题》被《人民日报》客户端、省政府办公厅《政务要情交流》宣传推介。晋屏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泮桥村、小街田村分获全国、全省“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普满乡雷家村“巷长制”列入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
【主要成效】
1、特色产业深入融合,构建一主一特多辅产业格局
一是以富硒为核心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富硒特色产业,打造省“1223”富硒工程示范基地8个、“湘江源”优质农副产品示范基地5个,治理抛荒耕地3.9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4万亩,稳定粮食生产31.2万亩,种植烤烟4.1万亩,获评全省富硒特色农业产业县、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示范县、全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和富硒资源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嘉禾富硒稻、湘嘉鱼、三味辣椒、宅侯贡米等特色农业品牌,“品初心”郴州黄酒荣获湖南文旅商品大赛金奖,野香优稻种获中国农民丰收节铜奖。新增脐橙种植面积7800亩、累计发展2.8万亩,新增辣椒规模种植面积2500亩,新增供港蔬菜种植面积1200亩。培育千亿产业,新增农业规模企业3家、省级联合体3家。每年新增合作社、家庭农场20家。2022年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嘉禾分会场,2023年承办全国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全县共有5500户16087人,监测对象869户1714人,全覆盖与产业发展建立稳固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增幅达15%以上。二是以精铸为核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精密铸件、数控机床、专用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推进铸造产业转型升级,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0余亿元,成功申创全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试点县(铸锻造)。将园区作为主战场,新建标准厂房10.2万㎡,被评为省级铸锻造特色产业园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被工信部纳入全国典型案例库。培育省级以上“小巨人”企业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2022年,规模工业培育等4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精铸小镇”入选全省十大特色工业小镇。三是以温泉为核心打造高端康养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56个服务业主要项目有序推进,农博港、联海国际商贸城、生源时代广场投入运营,玉中温泉实力出圈成为战略投资新宠,“品初心”黄酒荣获湖南文旅商品大赛金奖,嘉禾荣登“2021年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成功勘探全省第一口富偏硅酸—锶温泉深井,创建九老峰国家级3A景区,打造“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两张国字号名片,全域旅游新格局逐步形成。
2、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成立了县、镇、村三级主要领导负责制工作机构,加大示范社培育力度。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39户,其中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市级家庭农场10家。制定《嘉禾县消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实施方案》《嘉禾县促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导乡镇有效化解村级债务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71个经济薄弱村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2022年,全县16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以上。
3、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城乡治理迈入现代化进程
建强乡村振兴骨干队伍,调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育优训强乡村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骨干队伍培养工程,通过开展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党员干部线上培训等培训,推行“导师帮带制度”,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信息库,全县共有基层后备力量531名,大专以上文化达到227人;培育乡村工匠、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乡村适用人才3500余名;选优派强驻村工作队,全县共组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41支,派出工作队员113名。推进“一门式”服务和“一网式”治理,实现“一站式”服务中心全覆盖,167个行政村建成了标准化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全县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老百姓公共服务“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建立志愿服务队伍400余支,配备驻村辅警167名,改建公有化村卫生室128个、村养老设施62个;推行“党员干部+网格化”乡村治理模式,按照“多网合一”的要求,形成以行政村为“网”,以自然村组为“格”的网格管理模式。
4、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均衡
一是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实施“同水源、同水质、同水价、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先后投入8.58亿元,全县行政村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小康安全饮水目标,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城乡安全饮水全覆盖打造了新范本。2017年被评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2019年被省政府评为真抓实干突出典型,2020年盘江水厂被水利部授予全国首批“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称号。二是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坚持民生至上、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取得了成效,实现了“七个100%”:即县域内镇村城乡客运覆盖率100%;25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率100%;城乡中学、中心小学候车站点500米内覆盖率100%;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5类人群乘车100%免费;新能源车占比100%;新老城区运行公交100%免费;县域内城乡客运票价100%在6元以内。2021年7月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分别命名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三是丰富精神文化供给。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工程,持续开展文化惠民、百姓舞台、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程,《嘉禾伴嫁歌》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嘉禾倒缸酒酿造技艺入选湖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在甫口村、雷公井村分别建设省级、市级传承基地,进一步引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开展乡村示范创建,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100%。打造“萧克故居”旅游品牌,搭建红色教育大课堂,建设红色教育实训基地。萧克故居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现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红白喜事习俗,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村民逐步树立了“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厚养薄葬,健康生活”的新风尚。
5、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强化“两山”理念。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城乡绿化活动20场次,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8处。全面完成中幼林抚育30000亩任务。开展全县良种油茶苗木造林监管和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强化森林防火,加大省级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和砂石土矿专项整治工作,湘煤集团嘉禾黄牛岭煤矿等5家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矿山。严格落实全县13.3万亩国、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护责任人责任,完成1067株古树名木建档立卡工作,持续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整治行动。二是加大规划示范建设力度。完成县级规划大纲以及3个专项规划编制,编制好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引领乡村建设,规范村民建房,全面推进167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扎实开展“三线”划定工作,推动了城乡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重点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1个,确定扶持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3个、巩固村20个。三是大力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农村“空心房”治理,清理整治农村建房乱象。扎实开展农村改厕工作,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城乡垃圾收运覆盖率达100%,全县173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常态化保洁,扶塘村等3个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清水村、增嘉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晋屏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开展城乡风貌提质“百日攻坚”行动,全县共拆除危旧房149.2万㎡,排全市第3名,腾出土地141万㎡,嘉禾县经验做法《嘉禾县“四位一体”推进城乡风貌大提质大改善》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经验启示】
1、突出规划引领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是高起点编制全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府科学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县域整体规划统筹全域的发展布局。把城乡融合发展的各种元素融入各种规划之中,遵循城乡发展规律,严格按照规划循序推进。二是强化规划实施约束性。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要依规推进,体现规划的约束性和严肃性。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规划,使“建设、发展、保护、治理”有机融合。实践证明,嘉禾县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标志性工程,提升嘉禾品位,突出嘉禾特色。注重乡村与城市的联动发展关系,以城乡融合为导向提出乡村发展目标。在保护乡村乡愁特色的同时,让乡村生活质量提质增色。
2、优化考核激励机制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建强基层党组织。深化农家夜话活动,大力推进“千村示范”工程。实施“领头雁”工程,拓宽基层选人用人思路,不断推进村干部年轻化、职业化发展。扎实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推行“导师帮带”制度。把“四会治村”推进落实工作、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数量纳入文明村镇的考核内容。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深入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二是丰富村规民约内容。推动村规民约成为乡村自治的有效载体。树牢“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健全村民小组长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建房理事会、卫生评议会、教育基金会等自治组织。继续推行县级领导联乡包村、机关单位结对共建、党员干部包组到户的共建共育共管共享机制。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践证明,嘉禾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考核激励作用,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聚焦重点难点是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定农村居民预期。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积极探索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和价格,强化土地规模流转、连片经营,提高规模化集中化土地经营效应。二是构建宅基地“三权分置”格局,实现财产性价值。强化宅基地所有权,优化宅基地无偿分配制度,促进宅基地公平取得。保障宅基地资格权,兼顾城乡多元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厘清资格权的权利边界,保障农民“户有所居”。激活宅基地使用权,逐步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机制,促进和保障农民能够依法依规通过将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入市流转获得财产性收入,实现宅基地的“增值保障”功能。实践证明,嘉禾县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了规模化集中化土地经营水平,保障了宅基地资格权,实现了宅基地的“增值保障”功能,成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4、实现共同富裕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是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城市公共性资源的共享力度,在户籍、就业和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领域要逐步向农民开放。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坚持“四水”联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微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乡数字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开展“健康嘉禾”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好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康养中心,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守好安全底线。二是出台配套措施,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用活用好国、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政策,鼓励依法采取多种经营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服务经济、资源型经济等,构建更加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可持续、可复制的集体经济项目,以点带面,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践证明,嘉禾县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升了城市品位,推动了城乡数字命运共同体建设,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健全了多层次社会保障,完善了社会救助制度。
关于公布湖南省首批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的通知
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湖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掘总结并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和新华网湖南频道联合开展了“湖南省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湖南省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征集”活动2023年9月1日发布公告正式启动。对报名案例的明确要求是:必须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创新性、实效性、持续性和典型性;案例应突出实效性,参照“讲好一件实事、解决一个问题、分享一些思考、总结一套方法”的总体思路,做到主题明确、聚焦实践,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对基层工作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征集活动期间一共收到了69个申报案例,这些案例包含了各地在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中的生动实践。“湖南省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的评选活动邀请了7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评委。7位专家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国刚,湖南师大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民盟湖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王文强,中南林科大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王劲松,新华社《半月谈》公开版执行主编许中科。
初评结果经过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相关部门最终评审,“湖南省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最终结果为:津市市的《打造乡村“小车间” 搭建振兴“大舞台”》、江永县的《“三精三微” 焕发民力》、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的《探索共商共建模式 共创共享集体经济成果》、浏阳市《“千万工程”的浏阳实践》、北湖区《唤醒老屋 振兴乡村》、蒸湘区《打造乡村合伙人共创共建平台》、辰溪县柿溪乡《“六自”模式共建和美乡村》、靖州县《省际边界“六联共治”》、嘉禾县《推进“十大融合”城乡建设,实现民生保障大提质》、益阳市清溪村《清溪村“三塑三培” 赋能新“山乡巨变”》。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新华网湖南频道
2024年12月18日
来源:爱郴州
编辑:沈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