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东桥头:四季有产业 点“土”即生“金”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欧志鹏 黄玲 郴州报道

“聚焦‘土’和‘特’,推动本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12月16日,桂东县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介绍起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劲头十足。他说,近年来,桥头乡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精心做好“土、特”文章,不断探索和推进春采茶叶、夏摘粽叶、秋伐竹木、冬挖冬笋“四季产业”发展,吸引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提供更多就近就业岗位,让老百姓既顾家又挣钱,点“土”成“金”,桥头乡处处呈现乡村振兴新画卷。

立足“土”资源,深挖本土优势农产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桥头乡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很早就与茶结缘。明末清初时,桥头当地的山民就会沿着连通湖南郴州和江西吉安的湘赣边茶马古道,将玲珑茶叶、山珍野味等土特产送出山外换取食盐、粮食,有着“客家福地、千年茶乡”的美誉。

桂东县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志成介绍,玲珑茶传统制作工艺是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成功创建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保证茶叶质量,该公司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基地1万亩,联结带动桥头农户2700余户,合作茶园2万余亩,生产产品涵盖了绿茶、红茶、茉莉花茶等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

图片 1.png

桥头乡生态茶园。

“桥头乡现有优质茶园3万余亩。”桥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人选张航介绍,发挥玲珑王、桥园春、宝宏云雾等茶企龙头引领作用,管好茶叶基地,生产出优质茶叶,带动40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年综合产值可达1亿余元。

突出“特”优势,培育“四季”特色产业

为打造富有桥头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桥头乡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地势、土壤、气候等自然禀赋,在确保茶叶产业稳中有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构建“春采茶叶、夏摘粽叶、秋伐竹木、冬挖竹笋”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四季有产业、四季可进账、四季无闲人的增收路径。

桥头乡坚持示范先行、以点连线、以点带面,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近年来,桥头乡每年投入26万余元奖补资金,支持鼓励136户脱贫户、监测户利用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空闲场地,重点发展茶叶、粽叶、楠竹等特色作物,逐步实现“小庭院”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开创发展庭院经济的“山区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图片 2.png

村民屋边粽叶。

同时,桥头乡落实政策奖扶、党员示范、能人带动等举措,积极引导全乡1000余户农户开发林边、路边、河边、溪边、屋边“五边”非耕地闲置土地发展粽叶、楠竹等产业,加快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截至目前,桥头乡粽叶总面积达1万余亩,粽叶加工企业10余家,综合产值约9000万元;楠竹种植面积932.8公顷,年产楠竹5000吨,竹笋2000吨,有竹笋加工厂5家,竹木加工厂2家,综合产值约2200万元。

延伸“产”链条,提升综合产值

把农产品转化为收益,推动产业融合是关键抓手。为进一步提高茶叶、粽叶、楠竹等“土特产”价值,桥头乡增强特色农业产业链建设,在“链”上拓展,在“融”上发力,已经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到服务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每年3、4月份,利用春茶吐芽的好时机,该乡通过举办“我在茶乡为你读诗”“茶话会”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来桥头玲珑王茶园、马坪茶园等地体验采茶制茶,促进茶园观光、茶事体验等茶旅产业融合,不仅推广了茶文化,打响了桥头茶叶品牌,还带来了旅游消费。

夏秋之际,桂东天气凉爽,来桂东避暑的外地游客众多,该乡又趁此时节举办“客家文化美食节”,吸引避暑游客来桥头乡品尝美食。为留住游客的“胃”,该乡围绕客家特色餐饮资源,融合特色产业推出玲珑茶酒、粽香米粉鹅、酒糟鱼、客家米泔等特色佳肴,以餐饮特色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创响了“游在桂东,吃在桥头”饮食品牌。

图片 3.png

桥头乡举办客家文化美食节。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桥头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带动农户销售农产品、餐饮店增收近800万元,通过延伸产业链,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创造了农业资源盘活、农村经济壮大、农民稳定增收的共赢局面。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欧志鹏 黄玲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56/50/1454543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