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临武不仅有鸭,还有一条“龙”

“水底白石龙一条,首顶横脊而尾拖池之中,鳞甲宛然;洞口处,氤氲窈窕,烟雾甚奇。”

——1637年,“游圣”徐霞客来到湖南省临武县石门村探访“龙洞烟云”

自然之魂是山,山之韵成景,景之魅为秀,秀之精化为灵。

魂、韵、秀、灵乃大自然之精髓与奇迹矣!自然之众奇中,唯一奇令华夏子孙动容又心潮澎湃。哪一奇?龙矣!因华夏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世上真有天生之“龙”?有!它就在湖南省临武县花塘乡石门村后龙山上的“龙洞烟云”内。



石门村位于湖南省临武县县城之北,距县城约十公里。村前沃土千顷、清溪流淌。村后有座不大的后龙山,长满茂林修竹,景色幽深。

伴着明媚的阳光,携三五好友来到石门村。有位黄姓好友是石门村周边村子的,对这个“龙洞”甚是了解,自然成了我们的向导。

跟着向导穿过石门村后龙山上那片茂盛的竹林,再踏着小径向上,快到山顶时,翠绿掩映中出现一个洞口。此洞高约两丈,宽近十米,洞口雾气缭绕。向导说:“春,洞口之雾似轻幔。夏,洞口之雾如薄纱。秋,洞口之雾似山岚。冬,洞口之雾无常。因洞内有‘龙潭’,潭中伏卧龙,所以当地人称洞口之气为‘龙气’,此洞也因此得名。”

因这个石灰岩溶洞尚未开发,洞内幽暗漆黑,我们一行打着手电随向导入洞……

踏入洞内环顾:洞口处原本是个深坑,却被落下的巨石填平,所以相叠相拥的巨石间有大小不一的深坑。巨石上立着横七竖八的钟乳石柱,正如当年徐霞客所写:“入洞即见百柱千门……”洞口的钟乳石,唯有一尊,仅半截立于大石上不与洞顶相连。此尊钟乳石与人齐高,酷似一座站立的神像,“脸面”有型且慈眉善目,向导说:“这是守洞口的门神。拜之,保入洞者平安。”拜过门神,我等继续深入。进洞之道狭窄湿润,路两侧还不时出现大小深坑,由此推断此山可能洞穴密布、暗流涌动。

我们边走边瞧,只见洞景奇特夺目,就算心怀惊恐亦不愿停下脚步,仿佛前头有无尽的玄妙与神奇牵引着你。洞中的钟乳石,经百万年演化,垒积成一座座宏伟雕塑,电光所到之处无不熠熠生辉。在啧啧称奇声中,我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它们。一行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观赏着这场钟乳石盛宴:它们有的如流泻的波浪,有的如铺设的墙布,有的像镶嵌的装饰板,电光下,姿态优雅华贵,让人目不暇接。











沉迷于洞景之瑰丽,突然,一根倒悬空中的钟乳石出现在眼前,我差点碰到头。“别分心!小心脚下!”向导提醒。刚避开倒悬的钟乳石,足下又出现深坑,情绪也随之跌宕起伏……

“注意!过石柱门了。”向导侧身穿过。

所谓的石柱门,就是两根粗壮的钟乳石柱几乎并行立在进洞小径两边,间距不足半米。

走到一处洞道分岔处,向导指着左侧岔洞说:“真‘龙’就在这个岔洞里头的‘龙潭’中。”“哇——”大伙一片欢呼。

这条岔洞的景色似乎没什么特别,或许是大伙见“龙”心切,就忽略洞景了。走着走着,隐约听到水流声,难道前面就是“龙潭”了?

“躬拜!拜过才能进。”向导弯腰朝前三拜。

穿过一段窄洞,出现一宽敞处,前面的人大呼:“龙潭!龙潭!”

电光齐射,只见一泓碧水,静静地泛着幽光,水深半米至一米。清澈的水下伏卧着一条略带金黄色的长“龙”,其身0.6至0.8米宽。龙在水下蜿蜒曲折地蛰伏着,鳞甲分明、龙头微昂。龙头旁还有龙珠、龙盘,完美逼真堪比真“龙”。

当年的徐霞客是这样写它的:“水底白石龙一条,首顶横脊而尾拖水中,鳞甲宛然。”

近年,临武县政府邀请一些地质专家来“龙洞烟云”考察,专家对这条水中卧龙是如何形成的莫衷一是。经考证,龙身足有十三米长,形成于五万年前。当年徐霞客称此石龙为白石龙,如今它却浑身略带金黄,何因?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可能是水质变化造成的。

环视“龙潭”,实为洞道,只不过洞道低洼便积了水。

一阵凉风吹来,水面顿生微澜。波光潋滟中,水底“龙”晃动着欲跃水而出,我等惊得连连后退。待大伙回过神,水面又平静如初,大伙不由得唏嘘。

恋恋不舍离开“龙潭”,回到洞道分岔处,向导带我们进入右侧洞道,但见足下巨石乱叠、深坑密布,稍有闪失便坠入深渊。各种形态的钟乳石奇诡、雄伟,如坐台、似莲花、像石笋……不由感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走到尽头,眼前豁然出现一个洞厅,足有百余平方米。小心下到洞厅底,地面坑洼不平。用手电照洞顶,如一口倒扣的大锅,罩住洞厅的神秘和神奇。不知为何,洞厅顶部少有钟乳石,而大小水珠不时从顶端滴落,空旷的大厅响彻“嗒嗒”声,如奏一曲天籁。洞厅周边有侧洞,躬身进去,或是小厅,或是浅水,或是小洞。凡洞厅地面长期积水之处,水底莫不形成一道道波纹状凹凸槽,那是沉淀水底的碳酸钙长时间随波而动形成的。这些凹凸槽如曲折的田埂,又似一排排梯田,煞是好看。

向导说:“下面还有一层!”

我等面露疑惑,只能随向导原路折回不足百米,向导驻足,用电光察看周边地形,当照到一个小洞时,向导说:“从这儿可下到第二层。”洞小仅容一人下,我等随向导鱼贯入洞。洞道朝下,坡陡路窄,下到洞底才是平路。此时,我如坠入无尽的黑暗中,完全迷失了方向。随向导时而蹚浅水,时而绕巨石,时而攀陡坡,时而穿石缝,第二层之景没有第一层宏伟与壮观,却能让人在忐忑中体验到探险的刺激。向导时不时驻足用手电探寻路径,连时常来此洞的人尚且如此,足见第二层洞道之迂回曲折,洞景之盘综错杂。曲曲折折中行至一宽敞处,见一突出地面的石墩上盛一层浅水,水澄澈不动,犹如一面镶嵌在石墩上的圆镜,大伙围上去,电光下,水映出我们的身影,清晰如照,轻掬一捧水,透心凉。

又进入一小段狭窄洞道,见前头有了亮光,“要出洞了!”向导说。我们加快了步伐。

出了洞道,站在出口处,睁大眼仔细分辨,大吃一惊,此处正是“龙洞烟云”洞口!不得不感叹,大自然之杰作,真乃天衣无缝!“龙洞烟云”洞口左侧有个坑,进洞时,仅认为它是一个坑,绝想不到这个坑就是第二层洞道的出口。

沿坑坡而上,便到了洞口。站在洞口,清风拂面、阳光通透,顿感心舒气爽,尽管心里还有些惊骇起伏。

自然之造化神秘莫测,自然之神工撼天动地。面对如此奇诡之洞,我陷入沉思:潭中天生之“龙”如此栩栩如生又完整成一体,没神力所助是怎么形成的?当年徐霞客探访此洞后写下九百余字的游记,为何只字未提此洞有第二层?难道当时还未发现第二层洞道?不然,徐霞客定会下到第二层洞道探个究竟,并为此留下文字的。

走出洞口,见古木参天、茂竹青翠,可谓洞与景相融,景与洞相映,不愧为“龙”生之宝地。无怪乎,徐霞客如此称赞此洞:从来所历诸洞,有此曲折者,无此明爽;有此宏丽者,无此玲珑。即此已足压倒众奇矣!

攻略

龙洞烟云景点位于临武县石门村后龙山上,距离县城约十公里。石门村不仅有龙洞,还有明清建筑群。因龙洞尚未开发,存在安全隐患,故进洞需穿戴防护用品,自带照明器材。

注意事项:

一、因洞道曲折险峻、洞中有洞,加之上下两层,建议结伴并找当地向导进洞。

二、洞内水泽丰沛,常年潮湿,还有水潭,最好选择夏季探洞。

食宿:旁边有民宿,宿内姹紫嫣红、竹木葱茏,环境幽静。

路线:外地人驾车可走郴州至临武县的S214省道,也可走许广高速,临武出口下。

来源:湖湘地理

编辑:沈馨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