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气锋:为了雷公井村 花再多精力都值得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黄婧雯 胡刚 郴州报道

5月的嘉禾,正是插秧时节。一天夜里,突降大雨。

“秧苗还好吗?排水怎么样?”李气锋惦记了一夜。次日一大早,他顾不得吃早餐,卷起裤腿直奔千亩早稻示范片。疏通排水沟时,他整个人几乎扎了进去。

李气锋是嘉禾县晋屏镇雷公井村党总支书记。这些年,村里的大事小事,他总挂在心上。

记挂,始于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吴义忠摄.jpg

保护完好的古村落。

1992年,李气锋开始担任村干部。从那时起,李气锋总觉得,他对雷公井村、对村民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花再多精力都值得。”只要碰上村里的事,他总是这样想。

2012年,心系家乡发展的李气锋,放弃了在广东做得正红火的轮胎生意,再次回到家乡,重新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当时村里几十栋房子,只住了3户人。”李气锋回忆道。回到家乡,李气锋对古村保护上了心。但很多村民认为这是劳民伤财,还有村民觉得李气锋只是为了自己捞好处,古村保护阻力重重。

面对阻力,李气锋没有退缩。他多次组织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等召开会议,并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解释古村保护的意义。终于,2013年10月,全村一致同意对古村进行保护。

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李气锋干劲更足了。他熬夜整理古村的申报材料,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清除杂草、垃圾,清理危旧杂房,修复断壁残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保护修缮与环境整治,古村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雷公井村古村落通过评审,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当时一些人说要拆旧村,搞新村建设,我觉得不对。”李气锋认为,只有保住古村落、保护好本地文化,才是保住了雷公井村的根。

雷公井村想打好“文化牌”,该从何处入手?

“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李气锋将目光对准了嘉禾伴嫁歌,“古村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

“一开始只有十几个村里的老人会唱伴嫁歌。”李气锋说。2013年开始,李气锋带头在村里组织老人开展“以老带新”培训,将1300多首传统伴嫁歌整理出来,教年轻人唱。“伴嫁歌没有曲谱,只有一点普通话的词传下来,但我们要用嘉禾话唱出来。”李气锋说,“所以只能录音,再一点点翻译。”

如今,嘉禾伴嫁歌仍在雷公井村里传唱,甚至走进了更大的市场。2021年5月24日,嘉禾伴嫁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我们至少有50场‘以老带新’培训,伴嫁歌队伍人数达120余人,村里的妇女基本都会唱。我们还组织了年轻的队伍,带着伴嫁歌走进了嘉禾的婚嫁市场。”李气锋骄傲不已。

伴嫁堂、尚武堂、教耕堂、红军堂……漫步雷公井村,每一个打开的木门里、每一个翘起的飞檐上、每一扇精致的花窗后,都藏着一个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和变化,李气锋都了然于胸。

今年“五一”假期,雷公井村每天都有9个小时左右的伴嫁歌展演。仅假期的前两天,村里便吸引了5000多名游客前来游玩。“我们村面积不大,但特色鲜明、前景很好。”李气锋计划,继续传承好伴嫁歌,提升文物保护能力,建好村里的旅游设施,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只要能保护好古村、传承好文化,花再多精力都值得!”说着,李气锋笑了。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黄婧雯 胡刚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49/63/1394839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