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算好“加减法”求出耕地保护最优解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保护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记“国之大者”,打好政策“组合拳”,做好耕地保护“加减法”,保证耕地数量稳中有增,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双提升。

党政同责、五位一体 “严”字当头

严守耕地红线,“严”字值千钧。近年来,党中央将耕地保护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成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一大亮点。在郴州,市委书记、市长与各县市区“一把手”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责任状亦是军令状,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用“锋牙利齿”挤掉责任“真空”。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看什么?首先要看耕地面积是否保了,耕地质量是否提了。为了守好现有耕地,2021年郴州在全省率先推行田长制,出台有关政策文件,通过网格化管理,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到人和地块上。

微信图片_20240210092256.jpg

北湖区网格化“田长”公示牌。(资料图)

郴州建立的是“市、县、乡、村和村民小组”五级耕地保护监管责任制,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田长,全市明确了10703名田长,将全市364.7万亩耕地按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划分为一个个基本监管网格。

“田长制”探索过程中,郴州孜孜不倦、勇敢求索,积累了一批“郴州经验”——建立村、组两级田长的监管报告制度,将耕地保护监管职责延伸到村、组两级,使得耕地监管更加深入基层、时效性更高;建立县级耕地保护“田长制”议事机构,统筹自然资源、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职责,形成耕地保护合力;重视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多措并举调动农民耕种积极性,充分激活治田“神经末梢”.....

2021年,郴州保护耕地的工作经验受到省政府“点赞”。2022年,郴州的田长制样本在全省推广,同年湖南还开发了“湖南田长APP”,为田长制推行、更好保护耕地插上智慧翅膀。

田长制成为耕地保护新的起点,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各县(市、区)违法占用耕地宗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保护守底”线、保占补、强管控、制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信息化建设六大目标逐一落实。

重拳出击、铁腕治理 “减”违法量

红线之守,来之不易。要实现保发展和保耕地“双赢”更是难上加难。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减存量、遏增量,确保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情况得到有效清除,全力打击一切违法用地、违法占地的行为。

强化组织领导。今年5月,《郴州市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印发,进一步明确了整治范围、时间要求、工作措施、责任分工、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全市成立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9个部门成立了郴州市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专班,各县市区也对标成立了工作机构,建立了配合工作机制。

高位推动整改。签发《市长督办令》,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存量问题和新增问题纳入督办内容,要求县市区限期整改,对相关工作半月一调度。召开郴州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委员会全体会议,专题调度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郴州市委主要领导前往县区明察、暗访,促推耕地“双非”专项整治工作。

强化督导和问责。建立后进约谈问责制度以及问题整改会商机制。市资规局与市纪委建立联动机制,强化追责问责。目前共移交“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线索81条,免职2人,停职2人,警告、记过9人,诫勉10余人次。

在推进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中,郴州深化开展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养殖牛蛙和违法占用耕地发展光伏的专项行动,截至2024年1月31日,全市已整治到位84个,已整治面积约2564.89亩。

让耕地保护制度“带高压电”、措施“长硬牙齿”,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截至2023年12月,通过“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复垦耕地4265.29亩。全市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存量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已通过省级备案,整改率100%。新增违法势头得到明显控制。

精准高效、量质并重 “耕”基稳增

在耕地保护上,郴州不仅要数量,也要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双提高。

2022年一开春,许家洞镇洪塘村280亩撂荒近30年的地里机械轰鸣。洪塘村村干部罗祥龙响应耕地保护复耕复种工作号召,投入10多万元撸起袖子开荒。

这些地因缺少劳动力,交通、水利等条件差,已长满灌木杂草的地重新变成“丰收田”。罗祥龙当年开荒地里产出20多万斤粮食,还带动村民就业。2024年他还准备扩大开荒面积,把隔壁板屋村撂荒土地开垦出来。

洪塘村撂荒地治理是郴州市复耕复种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目前苏仙区已实现6800多亩存量抛荒耕地全面“清零”。郴州市2023年恢复耕地任务7.06万亩,据统计,2023年郴州市恢复耕地完成施工7.22万亩,通过日常变更4万余亩。

春季是五彩的油菜花,夏季是绿色的水稻苗,秋季是金黄的水稻种,冬季是紫色的红菜苔。宜章县杨梅山镇平和洞片7568亩土地里,一年四季耕种无缝衔接、“花样”不同。

微信图片_20240210092616.jpg

平和洞油菜花。

平和洞地处宜章山区,曾几何时,因河流源短水急,水患频繁,粮食产出“困难”,导致抛荒存在。近年来,宜章县严格落实田长制,创新耕地保护方式,以一套制度、一张地图、一本台账、一个天眼“一键管田”。治理改造河道、修建高标准农田,彻底解决平和洞看天吃饭问题。

荒凉地成网红地、粮食地,“颜值”和“实力”在线,激活了第三产业,农民乐享丰收。平和洞片区每年为市场提供优质水稻良种约56万公斤,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8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89万元。恢复耕地不是简单锄头挥一挥,或者机械搬一搬,而要实实在在耕地上能“出土长苗”。为了确保新增耕地实至名归,今年年初,郴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在全市开展春苗行动。上下同欲,落实最严保护制度,做好耕地违法占用减法、耕地恢复加法,郴州耕地保有量质稳步提升,让郴州人民的饭碗端得更稳,更有底气。自2021年起,郴州市耕地总量实现“三连增”。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肖雅之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46/54/1352946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