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洲日记|向“红”·向“深”·向“美” ——浅析原创歌曲《沙洲村的故事》

1月4日 星期四 晴 

近日,“‘湘’约现代化”新时代新湖南新形象歌曲之一的原创歌曲《沙洲村的故事》(青柯、帅泽鹏作词,谢盼春作曲),甫一全网发布就“新”声绽放、“湘”飘万里,引发网民的关注与点赞。

向“红”而行。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而歌曲《沙洲村的故事》从歌名到歌词内容可见,讲述的是关于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温暖全中国的“半条被子”的红色经典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寒夜里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今天,词曲作者撷取这一“能激励最大多数人的事”进行创新性的音乐实践,力求在现代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这是音乐界第一次以歌曲的形式、以徐解秀大姐的视角完整表现“半条棉被的故事”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词曲作者的政治远见、时代意识以及历史的发展的逻辑视野。

向“深”而行。歌曲《沙洲村的故事》歌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温柔、隽永的笔触深刻反映时代主题的“大事、大情、大理”。词章语言朴实、简练,描写细腻、精确,从80多年前的“那天的风,卷起了雪,傍晚时红军来到沙洲村”开始,跨越至“现在我们都过上好日子,为何不见你们回来的身影”,宛如播报新闻、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时间、天气、人物、地点以及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有条不紊,依次呈现,形象生动,具有清晰到位的线性叙事之美。接着,在此基础上数度抒发深厚而真挚的军民之情、党群之爱。尤其是热耳酸心的“一次的缘,一生的情,止不住临别牵手泪淋淋”,以及灵魂式的拷问即“半条军被温暖我到如今,只是你们当初怎么防寒冷?”“为何不见你们回来的身影,是不是屋前山多路难行?”从当初感人的场景画面,到现如今饱含深情的“迟来的爱”,在一次次的递进与加深加浓之中,既令人倍感亲切又催人泪下,可谓温情脉脉,神韵拂拂。最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宏阔历史的视角展开哲学意味的深度思考与诗意表达,即“共产党就是这样的好人,哪怕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副歌在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奔赴”、事实与情感的“双核驱动”之下,顺理成章地揭示了整个红色故事的主题思想——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与高贵品质,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向“美”而行。音乐是歌词飞翔的翅膀。此歌音乐风格通俗,构思精巧,旋律晓畅、优美、时尚,青春洋溢,乐汇丰富多彩而悦耳系数高,具有较强的画面感与鲜活的音乐形象,在情绪表现与发展上依循歌词“事、情、理”的逻辑顺序,从轻声、低沉的叙说到亲切、忧伤的诘问,再到高声、激越的倾诉,先收后放、先抑后扬,逐层推进,自然优雅,无形中建构起一道外表柔美曲折、内含澎湃力量的音声景观。特别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起承转合”和创作手法“鱼咬尾”即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结构的巧妙运用,使得句与句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不断发展变化,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顺畅自然,别具韵味。同时,副歌采用了平行句式结构,以六度大调开始,在节奏、音区、音型与陈述段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六度大跳到五度大跳,节奏从附点到切分,也是既有连成一体又变化发展,再到小型合唱的成功加持,把音乐情感推向高潮与沸点,将包括沙洲村民在内的广大老百姓对中国共产党“哪怕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被子给老百姓”的真切感受,像瀑布一般从内心深处喷薄而出,既铿锵有力,又豪情满怀,具有千钧之气势,既温暖又感人肺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作为新时代的原创歌曲,《沙洲村的故事》不仅是作者深耕湖湘本土红色文化而进行守正创新的结晶,更是创新拓展红色文化依托载体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进一步凸显时代价值的结果,必将开拓文艺新境界、展示文艺新气象,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

(作者:肖舞)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肖舞

编辑:周蕾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45/97/1341987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