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洲日记 | 《沙洲谣》

1月9日 星期二 晴

《沙洲谣》是由高汉武作词、张想想作曲的一首原创歌曲。词曲作者匠心独运,通过朴实真挚的曲调、简约精练的歌词,唱出了沙洲村人的幸福图景,唱出了沙洲村人的温暖感恩,还唱出了沙洲村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途上用双手编织甜蜜生活、拥抱美好未来的美丽新画卷。

在旋律上,《沙洲谣》与一般主旋律歌曲的铿锵有力和慷慨激昂不同。“民谣体”的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流行色彩,犹如清泉流淌一般,既接地气又很有代入感,一下子就把听众带入动人的意境当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适合年轻人聆听传唱。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能够跳出既定的框架却又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主旋律作品。比如《沙洲谣》这样一首通过流行唱法来讴歌新时代、营造新气象的歌曲,就给人一种时尚新颖的独特感受。其实新时代的年轻人心中的爱国激情绝不会弱于任何先辈,但是他们却往往对传统的主旋律歌曲不太感兴趣,这是因为一代人有一代的时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主旋律。在年轻人看来,主旋律歌曲并不一定非要节奏铿锵有力、充满各种口号,主旋律歌曲在气质上同样可以非常时尚、前卫、新颖。《沙洲谣》便是一首暖胃又贴心、治愈又好听的时尚主旋律。由此可见,只要能一直在出新出精,主旋律歌曲必定也有越来越多啼声嘹亮的年轻人接续而上,不断唱响时代的强音。

在结构上,《沙洲谣》主题虽大,结构却并不复杂。歌曲看上去有四段歌词,但是实际上却是旋律一样的“一段体”。这种结构设计简约而不简单,通过沉浸式的表达,让听众不知不觉地代入其中:南岭西来过郴州,郴州有村叫沙洲。山青青,水清清,滁河绕它日夜流。南岭北去过郴州,郴州有村叫沙洲。半条被,悠悠情,这里的故事暖心头。/南岭西来过郴州,郴州有村叫沙洲。那一天,新雨后,习习春风村上留。南岭北去过郴州,郴州有村叫沙洲。小山村,新画卷,动人的歌谣唱不休。

短短的几行句子中,既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也有旧貌换新颜的人文画卷;既有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也有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既有过去,也有现在,更有未来。这使得歌曲的意境更加恬淡静美,旋律更加简洁质朴,节奏更加朗朗上口、好记易传,仿佛是一首老百姓挑着担子、洗着菜,甚至在田间地头干农活时也能哼唱的民间小调。

在歌词上,《沙洲谣》以温暖朴实、真诚而不失婉转的精炼质朴语言,抒发老百姓真情实感,释放出直抵人心的力量。“南岭西来”“南岭北去”,短短几个字便交代了沙洲村的地理位置;“山青青,水清清,滁河绕它日夜流”,描写了沙洲村的自然风光;“半条被,悠悠情”,介绍了长征时期的女红军将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送给徐解秀老人的红色故事;“那一天,新雨后,习习春风村上留”,把党的政策比作久旱春雨、习习春风,将温暖幸福的生活带给村民;“小山村,新画卷,动人的歌谣唱不休”,展现了新时代以来沙洲村发生的山乡巨变,描绘出了沙洲村人踏上新征程、奋斗新生活的崭新图景。歌词字里行间,充满了沙洲村人的思源感恩与幸福喜悦之情。

融媒体时代,歌曲创作者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动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要坚持守正创新,从新视角、新角度来擘画新时代、新征程的新气象;要坚持把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作为艺术追求,致力于创作出新时代新湖南的新经典。《沙洲谣》大胆地运用流行民谣的写法,以简约简练的曲式结构、时尚前卫的音乐语言,既突出了时代性,又不失主旋律风格,悦耳更走心,在展现新时代新湖南新精神风貌的基础上,兼具了通俗性、艺术性和传播性,既能传情,也能言志,更能咏怀,堪称是一首新时代主旋律好歌曲。

(作者:施俊杰)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施俊杰

编辑:唐哲宁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45/54/1343129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