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动数字技术与高校音乐教育有效融合

 8月18日,“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京举办,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议人类教育的未来。大会形成的一个关键共识是做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打造更有韧性的教育体系。就高校音乐教育而言,对于高校的文化建设和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是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完善全链条育人机制的重要一环。以推进教育数字化为契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对音乐教育变革创新的赋能作用,是数字时代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自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来,我国在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数字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数字资源蕴含的势能逐步转化为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强大动能。

数字化对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数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席卷全球,推进教育数字化,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对教师应学会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教育教学活动、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先后接手音乐基础、音乐鉴赏、基础钢琴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数字技术对音乐教育的影响和提高自身数字素养的紧迫性,发展数字教育已经成为必修课。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侧重于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输以及演奏技能的培养,而欠缺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面对数字化时代的要求,高校应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好音乐教育,积极探索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路径,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从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角度,建立符合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用人需求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和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传统音乐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数字化时代的特点,树立起符合音乐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数字化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数字化音乐聆听、欣赏、歌唱、表演等实践教学环节设置,通过传统教育方式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互补、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见其形、听其音、感其情、明其意”,耳濡目染音乐文化之美,提升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数字化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变革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前景。数字化技术在现代音乐教学方面的运用呈现出多样化、高效化和共享化的特点。在线教育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化渠道,让优秀的音乐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和共享,使得高校学生能接触到高质量的音乐教育。比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平台提供了高质量、多元化、多样化的数字教育资源,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便捷、新颖的学习体验。慕课等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师生开阔眼界、优化知识结构提供了难得的宝贵机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数字工具的深度介入,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数字技术为自身工作减负,从繁重的重复性、机械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运用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与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数字红色教育资源等巧妙对接,构建启发式互动课堂。另一方面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技术通道,从而提升因材施教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含金量,让学生在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学习愉悦感、成就感。数字技术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通过联结校内校外、课上课下,拓展了时空界限和育人场景,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现实。高校必须顺势而为,高校教师应主动向“数智强师”转变,夯实自身数字素养,抢抓数字化带来的重大机遇,聚合数字势能、释放数字动能,以数字化为高校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数字化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新时代高校学生其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深受数字化时代影响,他们“热衷于抖音、快手等APP上的网红歌曲,学习、生活、交流场域较以往有显著区别,单纯的传统线下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音乐教育的现实需求。对此,湘南幼专根据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数字化对音乐教学变革提出的新要求,就当前存在的理念认识上的误区和实际工作中的差距,所表现出来的数字化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普及率不高、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技术应用能力有限、教学资源库不完善以及评估、反馈机制需优化等短板,主动顺应教育发展规律,积极融合现阶段“互联网+”思想,利用数字化赋能音乐教育,推动数字化在拓展教学时间空间、共享优质资源、优化教学载体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学习通”APP上布置作业等方面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数字化教学背景下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教育要求,并在教材板块体系中引入“二维码”“微课”等信息化教学形式与内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科技创新手段相融合,增强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发挥短视频兼具灵活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势,全方位拓宽教育渠道,把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等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多元参与、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促进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待,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育人效果。

推动数字化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有效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创新与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坚守音乐的本质和灵魂,又要拥抱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唯此,才能让高校音乐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胡思业 刘思泉)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思业 刘思泉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43/56/1426730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