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洲日记 |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7月8日 星期一 晴

“为了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我们就来了。现在,像我这样的驻村第一书记,有20.96万人,像王队长这样扎根一线的工作人员有56.3万名。”沙洲村隔壁兄弟村五一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康果平说道。康书记的话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无论城市如何发展,我们不能忽视乡村还有四亿多人口。他们,也应当享受如今国家发展的红利。这些基层干部们,他们以实际行动,去了解村民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用他们的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共同铺就一条乡村振兴路。

工作队带领“‘新’青年,入瑶‘湘’”社会实践团队走访参观瑶族乡。

沙洲村的谭书记和五一村康书记在谈及他们所驻守的这片土地时,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从村子的过去聊到现在,从村子的今天展望明天,无不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和对村民的切切关怀。

乡村振兴工作队带领村民们发展红色旅游、绿色水果、新能源、新加工业、新瑶绣等各类优势产业。与此同时,不断追求服务水平的提升,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与幸福感。谭书记提到,为解决村民住所和红旅民宿的冲突,工作队走访调查,沟通协商,最终决定开山建房。

如今,已有二十几户人家在此建了新房,住了新家。走在沙洲的大街上,远山连绵起伏,充满绿意与生机,眼前的亭台楼阁,古韵古香。一路上,村民热情打着招呼,拿出自家产品招待客人,他们的幸福感,写在脸上,甜到心里。

“‘新’青年,入瑶‘湘’”社会实践团队与沙洲村驻村干部交流。

“我们要带动周围村子,一起红,一起美,一起富!”在沙洲村旅游等产业带动下,“十村一社区”得到长足发展,其中,五一村村集体收入达24万,快乐村村级集体收入也有明显增长。

五一村临山,农田多在山上,且村子里多是老人、小孩,劳动力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展农业呢?五一村工作队牵头引进鸡枞菌大棚种植项目,既为村子增收,也带动了村民的就业。乡村进行前期大棚建造工作,建成后,种植企业使用并每年支付村集体40万租赁费,且鸡枞菌需要在当地进行去泥初加工,也可以为瑶族乡的妇女、老人、残疾人士提供80个灵活就业的岗位。

村民们常说,“我们要感谢徐解秀老人的善良淳朴,为沙洲留下了半条被子的红色基因,我们也要继续学习发扬这一红色基因。”这里民风淳朴,待客热情,在我们走访的塔林组,村民们邀请我们前往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

实践团成员边吃边摘体验着桃李树下丰收的喜悦,也被汁甜味美的苹果李所深深折服,想要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这难得的美味,提出想要购买一些带回自己的家乡。村民们笑着拒绝了我们的请求,却在成员将要离开时,提着三大袋水果并塞到我们手中。

柰李等水果作为塔林组的优势产业,受到工作队的高度重视,工作组大力支持果园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水果品质。每年丰收季节的水果,都将被发往全国各个地区,为村民们提供了长期且较为稳定的收入。

“‘新’青年,入瑶‘湘’”社会实践团队与村民交流。

正如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所说,乡村的发展,是用驻村干部们的汗水、泪水、乃至血水铸成的。结束了脱贫攻坚路,又迈向全面共同富裕,驻村干部们一直在路上。用近八十万人的辛苦付出,换全中国四亿人民的幸福生活,这种付出是值得的,是令人敬佩的。

在此,我们也要向所有乡村振兴路上辛苦付出的驻村干部们致敬,你们辛苦了!

(作者:陈妍 范家睿 中石大克校区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妍 范家睿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41/91/1408391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