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桂阳古戏台焕发新活力

红网时刻新闻7月12日讯(通讯员 陈勇 谢新阳 李琳婕)桂阳老百姓喜爱戏曲,古戏台也遍布各村落,长期以来,昆剧、湘剧、祁剧、花灯戏等在这里薪火相传、争奇斗艳,被外界誉为“戏窝子”。近年来,桂阳100多座明清古戏台普遍得到修复和保护,重新投入使用,古戏台上重新响起鼓乐声,古戏台焕发出新活力。

古戏台03 (1 - 1).jpg

在桂阳县莲塘镇大湾村的古戏台上,青衣花旦、小生粉墨登场。

“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在桂阳县莲塘镇大湾村的古戏台上,青衣花旦、小生粉墨登场,一步一景,一颦一笑。

看客们在婉转高腔间,感受湘昆魅力。赶上出彩片段,忍不住记录精彩瞬间。观众的热情也让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感受到在时光流转中传承经典的意义。“站在古戏台上演出有一种新旧传递的感觉,也唤醒观众对古戏台的记忆。”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谢璟媛说道。

古戏台01 (1 - 1).jpg

老戏台成了大家的文化活动中心。

修缮的老戏台,后来也成了大家的文化活动中心。演湘剧、唱湘昆、看花灯,现在已成了节庆日和农闲时,当地村民乐于参加的活动。

古戏台上唱新曲,唱不尽的梨园新生。如今,类似的情景在桂阳越来越常见。自2014年以来,桂阳100多座明清古戏台普遍得到修复,重新投入使用。恢复热闹的古戏台成了老百姓饱览文化的窗口,展现生活的舞台。

古戏台04 (1 - 1).jpg

魏家古戏台已有专业施工队进驻修复。

桂阳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彭红梅介绍,据普查统计,全县存有明清宗祠戏台300余座,桂阳群众对戏曲的热衷,让魏家、大溪等古戏台也得到持续的建设和维护。目前,魏家古戏台已有专业施工队进驻修复,材料切割、浸染等工序有序进行。

湘昆古戏台中仍保存有当年留下的大量壁画、匾联、戏曲碑刻等,见证了桂阳传统民间戏剧的兴衰和人们文化生活的风风雨雨,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

_R2A1113.jpg

湘昆古戏台中仍保存有当年留下的大量壁画、匾联、戏曲碑刻。

走进黄沙坪街道大溪村,村里骆氏宗祠戏台已修复一新。戏台为四方形,八根圆柱支撑屋顶,单檐歇山顶,戏台顶棚正中设有八卦藻井,前檐抬梁雕刻双龙戏珠及花鸟,形象生动。前、后台置屏风,上书“有庆”字匾,中间绘人物图案。

古戏台08 (1 - 1).jpg

修复一新的戏台一角。

据介绍,该戏台于清顺治十年(1653),由骆氏后裔骆文洪发起兴建。清咸丰四年(1854),曾修复。近年来,桂阳县通过划拨经费,以奖代补,鼓励各村对古戏台进行修复,让大溪等古戏台焕发出新容颜。

宗祠里的古戏台修复好了,也让城里的湘剧团、村里的戏班子有了落脚点。锣鼓一响,戏曲上演,让观众感受着戏曲的魅力和久远的时光。

虽然目前桂阳已有大溪骆氏、岭北颜氏等21座宗祠戏台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保护较好修缮一新的戏台经常有好戏上演,但仍有部分宗祠戏台长年受风侵雨蚀摇摇欲坠。加强古戏台保护,让多元戏曲文化能登上舞台,走进群众心里,也是桂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题中之义。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勇 谢新阳 李琳婕

编辑:沈馨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41/56/1409521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