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洲日记 | 人如其名 名不虚传

11月9日 星期四 晴

这里的水路十八湾,这里的山路九里长,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挑夫串连串……唱出了挑夫的辛与酸。

挑盐大军从资兴(兴宁)至乐昌行走古驿道,必经九节带,从塘下至官厂九里长长的陡峭山路,并无人烟,芳草萋萋的山路上,伫立着一座雄伟的亭子。由长方条青石构造的亭子,纵跨山路之中,路从亭子中间穿过,亭内两侧装有长条木凳,方便过路行人乘凉休息,故称做凉亭。临近古亭,“修善亭”三个醒目大字仿佛要叙述这里的故事。

“修善亭”有石碑刻录(原碑文为繁体字,无标点符号):

湖南桂阳文明乡居住沙洲增生朱为善,余因日读善书,力行善事。见高岭九节带,上通广东,下达湖南,禀上文昌,建亭于此,自愿独力为之,不惜多金。愿为往来行人共避风雨,息肩停轿,乘凉快意,并立田亩施茶解渴。……光绪元年仲冬立。

此亭为朱为善独力捐建,并在周边买下了田地,田地收入用于免费为行人过客提供茶水解渴。本要求子孙后代长期维护修缮凉亭,后来在石碑上改成了往来善人修缮,诣在将行善之举广为扩散之意。

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述为善公的故事,尤其喜欢听同村老人们讲的,因略带神话色彩,听起来津津有味。

图片1.png

咸丰年间,一位福建的堪舆先生,来到沙洲,见一位长者,主动为其算命,断定其寿命不超五十。当时平均寿命四十五的清代,加上鸦片毒害,寿命五十再也正常不过了。

这位长者名叫朱仁美,字为善,生于嘉庆十三年,平时乐施好善,后辈尊称为善公。循祖训勤奋读书,考取增生,增生没有皇粮吃,主要靠农耕劳动和私塾教书收入维持家庭生计。由于汝城连续三年廪生都有缺额,为善公作为替补领取三年廪禄,得良田百五十亩,后为宽裕,由于当时鸦片泛滥,国民对鸦片的危害没有意识到,抽大烟成了时尚,为善公儿孙有人染指鸦片,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因两个儿子抽大烟并有难以制止之势,为善公想到范仲淹曾经说过的:“处事莫如为善,传家唯有读书。”

于是,为善公坚定了散尽钱财多行善的信念,在湘粤古道上陆续捐建七座凉亭,现有迹可考的,分别是上章独足田“造福亭”,九节带“修善亭”,在青连排的凉亭淹没东江湖水中,无法考研亭名。另有四座无名路亭,有的是木结构,在民国版的《汝城县志》有记载。主持修建了沙洲朱氏宗祠、戏台、古帝庙等公用建筑设施,劳心劳力,并带头乐捐,均为个人捐款最多的,行善做好事一发不可收拾。

图片2.png

数年过后,福建堪舆先生再次来到沙洲,问起为善人是否安在,在祠堂门见到为善老人,七十几仍精神抖擞。究其原因,皆因为善行善积德,有增寿延年之解释,一座凉亭增寿五年,已增寿二十余几,1893年八十六高寿仙逝,正符合五七三十五的增寿之说。族赠“积善余庆”牌匾,以表彰为善公明德懿行!

为善公汲取教训,严格要求最小的儿子。四子贡生华光不沾鸦片并用心读书,继承父亲遗志捐建凉亭一座(见手抄传记)。乐施好善在后代中蔚然成家风,带动沙洲村村民以为善公为榜样,热心公益事业,乐施好善。

关于为善公的生平事迹,广为传述,本有文字记录,只可惜毁于特殊的六十年代。但提起为善公,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为善为善,人如其名,一生广积善缘,行善为乐,瓜瓞延绵,果然是名不虚传!

(作者:朱志华 何志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朱志华 何志军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755/54/1324744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