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赵波 郴州报道
王慧,高级教师,郴州市第三十二中学教师,郴州市市级骨干教师,郴州市苏仙区优秀教师,湖南省第十批援疆教师,托克逊县教育援疆副组长,受援托克逊县教育局小学语文教研员。
“月圆问君在何处,已把他乡变故乡。”这是今年中秋节远在新疆的王慧给郴州亲朋好友发的一条微信。对于王慧来说,她早已把远方的托克逊变成了自己的家,把家变成了远方。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两次援疆经历丰富了她的人生,更让她对“教育”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慧在校视导时了解学校情况。
初心如莲:“初次援疆,为曾一眼爱上的地方。”
“也许是丈夫曾经援过疆,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地方。每年暑假来托克逊探亲,逐渐对这个地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熟悉和亲切感,此生能有机会追随丈夫的脚步来援疆,发展新疆教育事业,我觉得是一种幸福。”王慧在援疆心得里曾这样写道。2020年9月,她飞越四千公里,带着一颗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初心追随丈夫的步伐来到托克逊县开展援疆工作。
初到托克逊县,工作生活的考验接踵而至。托克逊是有名的风城,经常刮八九级大风,夏天最高气温可达48℃,冬天低至零下二十度,因为工作纪律要求不能驾车,她每天只能步行3公里上班。
面对飞扬的风沙和极端寒冷干燥的天气,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及时调整情绪,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克服时差、水土不服等不利因素,很快便进入了角色。环境和地域的困难都不算什么,但初次担任教研工作,还是有不少挑战。
虽在教学一线工作23年,在学校干过教研工作近6年,最大的困难是面对新岗位,新教师,新学情,教育教育薄弱的托克逊县如何开展好语文教研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为了让自己胜任此项工作,她不敢有半点马虎,不仅购买专业书刊十几本,不断搜集教研工作的案例,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还充分调研当地校情、师情、学情,与教研室其他同事积极交流,深入了解托克逊县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迅速让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因为经常下校,她成了托克逊县小学语文教师最喜欢的老师,每次视导,老师们都会问起,“援疆教师王慧来了没有,我们最想听她给我们评课。”走进课堂,与老师们无缝隙交流也成了王慧最喜欢做的事情。
三年来,她走遍了托克逊县每一所学校,累计下乡常规视导70余次,听课达480余节,参与教研活动40余次,撰写调研反馈报告、视导总结30余份,送培到校、专题讲座共10余场。她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特长和学科优势,将新的教学理念、教研模式及教法学法送到一线教师的心中,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焦点问题耐心地解读答疑,对课堂教学为老师们倾囊相授,赢得当地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因为长期在托克逊县第一小学驻点指导教学,每次去学校,学校书记彭桂琴就会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这样的教学指导真是太接地气了,我们的老师需要这样的手把手点拨,王老师就是我们的“及时雨”,给老师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更有型了,教师们更自信了!”
由于托克逊有些农村学校偏僻遥远,来回坐车要花4个多小时,中午都顾不上回驻地吃饭,晚上基本天黑才回到宿舍。周末往往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整理各学校的调研情况报告,凌晨两点睡觉更是家常便饭。但说起援疆,王慧动情地说:“虽然托克逊离家有八千里路,很远!但是我相信,援疆的工作经历,将会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很值!
王慧带领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
匠心如琢:“新疆需要的不是一朵云,而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王慧认为,教育援疆,不仅是育人,更要育师。当地教育水平的提升,援助只是一时之计,不是长远之策,只有当更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到本土教师心中,当更高超的业务技能真正武装到本土教师身上,才能看见这片教育贫瘠的土地,绽放一树一树的花开。她深知“造血”比“输血”更重要,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是她援疆教研工作的最美愿景。
疫情期间,她每天都会在线上巡课十几节。有一天,她在巡课时发现马小红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抓住教学重点,经常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她找到学校商量,要认马老师为徒弟,要求马老师每天完成教学任务后,与她微信电话,经常微信一电话就是一个小时,一个学期下来,给徒弟的评课笔记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将近一万字。
霍文桐是王慧的另一个“徒弟”,霍文桐在吐鲁番市青年教师素养大赛获得一等奖后,在朋友圈里说道:这个一等奖里有我师傅的一半,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紧张的备赛过程中,是她利用自己工作以外的时间,耐心地一点一滴地教我,一遍一遍地打磨课堂。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用评价促进学生……她就像是我教学迷茫中的一盏明灯,没有她的指引,我只能在黑暗中继续摸索。
今年10月,霍文桐代表吐鲁番市参加自治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大赛,自治区大赛要求24小时内临时抽课,赛程更加紧张激烈,是对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的巨大考验。在不到一天的备课时间里,王慧为了指导徒弟捋顺每个教学环节,严格要求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以及课堂评价语,一直陪着她的徒弟备课试讲到凌晨四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的精彩公开课打动了在场的专家和老师们,在场老师纷纷赞叹:“这堂课不仅设计巧妙,上得也是精彩绝伦!”
为帮助受援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她经常组织县级各种语文教学竞赛,她组织开展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录像课大赛”“作业管理案例和作业设计大赛”“我喜爱的一本书”师生同场演讲比赛、“青年教师素养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比赛几十场,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
同时,她指导教师踊跃参加上级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帮助参赛教师提升亮点,打磨薄弱环节,托克逊县在市级比赛获奖也逐年增多。每次比赛之前,王慧从课程标准解读到课程编排意图,从教材分析到精细备课,从教学目标设定到教学设计课堂落实,从教师引领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都会详细地与老师交流,研讨,一遍一遍地磨课、研课。
正是这样的较真和执着,她指导的很多教师都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她指导的钮梦婷老师获得吐鲁番市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霍文桐和马丽媛双双荣获吐鲁番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在吐鲁番市小学语文教师录像课大赛中,她指导的语文教师2位获市级一等奖,3位获市级二等奖。
在作业管理设计案例中,她指导的语文教学案例获市级奖3个。在今年的自治区第五届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论文评选活动,她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活动,带头上示范课,写教学论文,同时还给所有参赛老师不断给出建议。
最终,除了她自己执教的教学案例《题西林壁》获自治区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获得自治区三等奖外,托克逊小学语文共有27名教师分别获得自治区奖。
王慧为了做好“传帮带”,她牵头成立了托克逊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让骨干教师带动更多青年教师发展,开展了送培送教下乡、名师讲团、工作室下成立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让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让更多的教师受益并成长起来。为不断扩大湖南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促进郴托两地形成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融合、长期帮扶的合作形式。她积极对接了郴托两地学校“空中课堂”“同课异构”、手拉手联谊活动共7场。
课题研究是受援地教育的短板,作为教研员的她,积极帮助当地完善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管理、成果鉴定等工作,深入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培训工作。她主持了自治区课题2个,培养当地教师参与课题30余人次,利用课题提升当地教师的研究能力,助力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同时她还承担过吐鲁番市各类大赛评委、市级期末质量监测命题、教师资格笔试试卷命题、教师资格面试考官、教师资格评审等各项工作,竭尽全力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王慧给青年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恒心如常:“再度援疆,不是一时的激情,而且持久的热情。”
2022年6月,两年援疆即将时,托克逊县教研中心主任李斌把王慧叫到办公室说:“王老师,你来了之后,托克逊的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真的很不舍得你走。”她的徒弟也打来电话说:“师傅,我才刚刚对课堂教学有了感觉,您就要走了,我怎么办呀?”
也许就是这些简单真挚的话语感动了她,也许是对这片广袤的热土已经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她悄然萌生了再度援疆的决心。2022年8月她再次向组织主动请缨,毅然决定,再干两年,为托克逊教育再出份力,做点事。
经组织批准后,王慧又继续留下来开启二度援疆之旅。有了上一次的援疆支教经验,工作更加熟悉,师生更加了解,对教研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在她的带领下,老师们从刚开始害怕教研员听课转变为追着教研员多听一节课,许多受培教师给她致信表达感谢,这也是她乐此不疲的工作源泉。谈起二次援疆,面对一些人的不解,她总是淡淡一笑:“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而且还是祖国边疆需要我!”
“捧着一颗初心来,不带半点遗憾回。”一路走来,王慧先后获得“吐鲁番市援疆教师先进个人”“吐鲁番市优秀教研员”“托克逊县优秀共产党员”“托克逊县优秀援疆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这名平凡的教师身上,我们看到,教育援疆,不是她一时的选择,而是持久的心动。从这名优秀的教师身上,我们相信,教育兴疆,不是一种未知的可能,而是必然抵达的明天。
三年多援疆,不知不觉间,“他乡变故乡”的印记深深融入王慧的血脉中。在炙热的援疆岗位上,她用笃定的信念、朴实的情怀,在对工作的执着和奉献中,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正如当初入疆时大家共同立下的铿锵誓言一样:“辞家万里援边疆,莫问得失慨而慷。不忘初心践使命,直把他乡作故乡”。这个誓言,二度援疆的王慧真的做到了。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赵波
编辑:唐哲宁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