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汝城县马桥镇: 把代表联络站建成产业“孵化室”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熊小芳 郴州报道

“作为人大代表,想要被群众认可,就得多想办法带动群众致富。”日前,汝城县马桥镇石泉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心得交流会上,站长胡新洋的一番话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

微信图片_20231018124520_proc_副本_副本.jpg

代表联络站里传技术。

今年48岁的胡新洋,原先一直在外从事建筑业,收入可观,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经济能人。2016年,他被选为村支书、镇人大代表后,便毅然返乡回到村里,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铆足干劲忙活开来,着力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每次回来,看到村里产业没规模,效益不明显,心里很是心酸。”胡新洋表示,放弃在外高薪行业,回乡干事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就是自己义不容辞之责。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强有力的理念支撑下,胡新洋从建筑行业转战农业产业,虽历经碰壁受挫、困难波折,但他总是咬紧牙关迎难而上,通过认真学技术、积极闯市场、深入发动宣传等路径,经过几年费尽心力的摸爬滚打,带动当地产业火热发展起来。

3_proc_副本_副本.jpg

田间地头做指导。

秉烛夜谈,共商共谋兴业金点子;举办培训,面对面传授种管技术;围坐恳谈互通有无,筹谋对接市场畅销路......多年来,在胡新洋热情似火操持下,石泉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了当地干群心之向往的欢聚场所,被誉为了产业“孵化室”。

石泉代表联络站,室内聚心聚力还聚智,转化到室外便是一片产业艳阳天。胡新洋携手村里4位产业户共投入120万元,建立扬兴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80亩种植发展四季蔬菜和小黄姜等经济作物。通过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产供销一体化链条中形成共富机制,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如今,合作社年销蔬菜1800余吨、生姜600多吨,为村民带来产业增收260万元,就业务工费45多万。

在马桥镇,用好代表联络站,孵化产业拓富路,石泉村是缩影。“对人大代表联络站,我们既注重建设完善,更致力效能发挥,让之成为产业发展的孵化室。”马桥镇人大主席朱剑锋说,该镇16个代表联络站积极作为,拿出硬招实招,通过听民声汇民智、聚点子谋路子、搞培训传技术、通信息拓市场等综合施策,在推动乡村发展上履职尽责发挥效能,让富民产业遍地开花。

2_proc_副本.jpg

共商共谋兴产业。

作为汝城县鑫隆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的朱万兵,是汝城县小黄姜产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也兼任了霞留村代表联络站常驻荣誉工作者和特邀产业嘉宾。这几年,他坚持以站为据点,手握小黄姜这把致富“金钥匙”,示范带动当地种姜不断扩面发展。同时立足构建农产品冷链加工、销售、运输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建成了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帮助姜农集中保鲜延长贮存期,错峰销售增效益。

如今,得益于鑫隆农业有力有效的示范带动,当地种姜面积从3万亩增至7万亩,年产值18亿元,同时在线上线下发力促销的支撑下,小黄姜破壁出圈奔向大市场,热销“珠三角”“长三角”等全国各地,破解了上市峰期降价、滞销等大难题。每年,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为姜农贮存直销窖姜200多吨,增加溢价效益110多万,在生姜产业产供销环节中,解决劳动力2万多人次,带来2000余万元的务工总收益。

微信图片_20231018114552_proc_副本_副本.jpg

农家夜话谋发展。

“小小联络站,焕发大活力,为兴业富民添动力。”朱剑锋表示,要充分用好用活代表联络站,为构建全镇多元化特色产业带积极作为、持续发力,不断擦亮代表联络站孵化产业促民富的服务品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熊小芳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754/60/1320670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