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袁强飞 朱雅娅 郴州报道
“忠心履职尽责,不负人民重托”,这是萦绕在袁红强同志心中一辈子的郑重承诺和不竭追求。1984年5月,18岁的袁红强荣获133师参加靠茅山拔点战役完成任务个人嘉奖令,两年后,他光荣退伍返乡。在村民们的强力推荐下,他毅然放弃去深圳“下海”大好机遇,不顾家里人反对,回村担任村委会委员。2017年至今,任古塘村总支部书记。自2016年当选为汝城县人大代表以来,始终不忘服务群众的初心,把履行代表职责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他的有担当真作为,获得了乡里乡亲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过县人大活跃积极分子、优秀县人大代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县新时代新担当的十佳村干部、市最美退役军人等诸多荣誉称号,带领村集体多次获得“先进单位”称号。
排忧难,脱贫攻坚取实效
汝城县井坡镇古塘村,以前是有着3000多人口的自然大村,民情复杂,思想落后,贫困人口多,入村路只有一条不到三米的烂泥路。
袁红强任村总支部书记以来,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方针和政策,牢记为群众服务的宗旨。亲自亲为上门宣讲党的政策方针、了解并解决群众生活困难、调处邻里纠纷矛盾。发挥支书带头模范作用,面对困难问题,身先士卒,不怕苦、不怕累,始终挺在最前面。不到两年时间,农村违规建房得到根本遏制,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观,累计化解村民矛盾200余起,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矛盾纠纷不出村,把“矛盾”村建设成了“文明和谐”村。
全村65户16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目标,无一人发生漏评、错评、错退,2017年底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全村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8%,群众满意度近100%。2020年初,古塘村实现所有贫困户高质量脱贫。后续通过产业帮扶和就业支持等方式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至今无一人返贫。他也在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个年度获得县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嘉奖。
谋发展,乡村振兴开新局
狠抓产业建设,为发展谋新路。古塘村因紧邻小垣钨矿,长时间以来,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挖矿。随着钨矿资源整合关闭,收入来源被切断,村民收入骤减,也可让袁红强焦虑不已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何提高村民收入,转变村民思想?他想到顺势而为,利用古塘村优质土地资源,抢抓上级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筹工酬劳,兴修水利,引导村民大力建设生态特色农业。2017年,他带领总支下属华达支部成立华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科学绿色生态高发展”为理念,建成“黄牛+鱼+树苗+辣椒、水稻”的生态产业链,打造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年产优质湘南黄牛500头以上,生态鱼2000斤;打造百亩树苗基地,种植苗木1.2万株;打造辣椒、水稻基地,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产值超过5000万。2021年,联合泉明村、上阳村打造6000亩轮作辣椒示范基地,成为全县最大的辣椒示范基地。
2022年,在他的努力下,进一步优化产业机构,扩大产业规模,完成1000万井坡镇古塘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建设连片500亩以上“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建成104个大棚,36000平方米科研、恒温培养室全部投产。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附近300多户农户、234名困难人口就近创业就业,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有效解决周边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切实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17年来,基地先后获得了“湖南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郴州市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基地”“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许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古塘村获得汝城县2020年、2021年“产业为王”一等奖,他也获评汝城县首届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十佳村干部。
听民声,发挥代表作用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来赶集的车量逐渐增多,由于缺少停车场地,赶集的车辆只能随意停放在道路两边,既堵塞了交通,又增加了风险隐患。作为汝城县人大代表,袁红强下村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通过镇人大代表工作站向政府提议修建临时停车场以便利群众。民之所呼,政之所向。井坡镇党委、政府通过实地了解,决定将镇政府驻地旁边一片1200平方米的荒地填平硬化,修建成一个临时的停车场,专门用于赶集日和节假日让老百姓停放车辆,同时还免费开放镇政府院内的停车场,有效缓解了赶集高峰期车辆拥堵的现象。袁红强代表的这一建议,获得了群众的一致点赞。
去年7月,汝城县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晴热高温少雨天气,井坡镇约千亩农作物遭受旱灾。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袁红强迅速号召本村各人大代表组建抗旱志愿队,深入田间、水渠勘察情况,采取水库放水、涵闸引水、堵水联调等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旱情损失,齐心协力抗旱保粮。正午时分,热浪灼灼,经过6个小时的奋战,袁红强带领志愿队沿着龙虎洞左干渠徒步 “赶水”十多公里,先后封堵玉塘村、上阳村、泉明村、古塘村等村的5处灌溉渠道的出水口,将“及时水”送进兴曹村、下青村的田里,缓解了近2000亩农田的旱情。又马不停蹄赶往龙虎洞水库的右干渠疏通出水口,将水引至大村村支渠,以确保其3000亩双季稻种植基地的稻田“有水可饮”。“农田灌上水,才能解民忧啊!”袁红强脱下上衣,扑通一声跳进水渠,带着队员们奋力开凿,清理淤堵,在他的带领下,代表们虽然汗如雨下,却个个都充满着干劲。
自1986年进入古塘村工作以来,袁红强已经在这片最基层的土地上奋斗了30多个年头。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想法设法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这一桩桩、一件件中,都有袁红强不辞辛劳、尽心尽力为民办实事的身影,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和交口称赞,但是袁红强心里仍不敢有一丝松懈。“我是一名村干部,也是一名人大代表,是与群众走得最近的人,不仅要为民代言,在任何事面前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和问题。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今后也是这样。哪里需要我,哪里有困难,只要党委政府、群众一声召唤,我绝不推辞。”他认真地说,两鬓斑白黝黑的脸上透露着时间也无法改变的坚毅。
袁红强(左)扎实开展人大代表接访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工作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袁强飞 朱雅娅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