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阳光真好。一大早,省文联组织的“‘湘’约现代化”歌曲创作采风团就前往郴州东江湖等地采风创作。我因多次去过那些地方,加上自己是沙洲村的荣誉村民,便带着为沙洲新写一首歌曲的任务和思考独自直奔沙洲。
一下车,我就去了“半条被子”雕像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千百名远道而来的中学生正在开展研学活动。我正跨过柏油马路想去村边走走,突然碰上了老支书朱小勇。他是村里的文化名人,写得一手好书法,我们称兄道弟深交已久,他最懂得我的心思,马上陪着我去看村前正在挂果的桃李园,带我辨认果园外滁水河岸上各种碧草绿树。一群小鸟仿佛老熟人向我问好似地叫过几声之后,便飞向了水草摇曳的水面,远处山坳的树林上雪花般飞舞着密密麻麻的白鹭。朱兄指着对岸的芙蓉学校,带着自豪的笑意对我说:你上次来时还在建,现在早已书声满园了,还是蛮漂亮嘛。
朱兄是个热心人,他马上换上摩托车,带我爬上了村后磐石公园右角山窝里正在建设的幸福新村。沙洲村小土地少,几百口人挤在磐石山下的古宅新楼里,急需合理扩展居民住房空间。三年前的冬天,村支书朱向群带着我和孟勇、朱兄等,一起爬到这里实地察看了梦想中的新住宅用地,没想到今天48户居民新楼正按规划拔地而起,建筑民工见到我,流淌汗水的脸庞荡漾着笑意。“半条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奶奶就埋葬在幸福新村后面的山坡上,我心里默默地告慰徐老奶奶:“半条被子”温暖您心窝温暖全中国,新时代的阳光正温暖着您的子孙们。
每次来沙洲村,我都要去村里和村外看看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等旧址,既是表达一种崇敬和缅怀之情,也是去洗礼一次心灵。尤其是总爱在陈列馆听朱淑华饱含深情讲述曾祖母徐解秀与3名女红军“半条被子”的故事,当讲到罗开富记者受托转交邓颖超等老同志赠送的一条蚕丝棉被,罗开富跪在徐解秀老人遗像前哭出那句“大娘,我来晚了”时,第一次聆听,我泪如泉涌地听完了,以后每次听到这里,怕忍不住大声哭泣,我就悄悄离开了。朱兄带我绕着陈列馆、中华苏维埃银行、中央红军卫戍总司令部和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总司令部、总后勤部、总卫生部旧址等转了一圈,连接这些旧址的路桥现在都已修好,沿线的一些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之中,红色景点与果木基地、黄姜基地、村庄农舍交相辉映的文旅产业园,像锦缎一般铺开在大小公路与纵横阡陌交织的阳光之下。门前路旁花红叶绿,商业小街琳琅满目,酒店餐馆车来人往,好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这时正在省外农村学习考察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谭诗华打来电话,邀我中午去村里的幸福食堂体验一下老人们的生活。我欣喜应约,走进朱氏宗祠边的食堂,见老支书朱分永和几十名老人正幸福地享用着午餐,餐桌上摆满了鱼块、西红柿炒鸡蛋、排骨海带汤等荤素搭配得当的各类菜品。村干部罗秋煌告诉我,建设幸福沙洲,先要从服务好老人做起,全村现有49名70岁以上的老人,今年2月开业的这个食堂就是专门为这些老人和部分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特殊困难群体服务的,食堂每天为他们免费提供三餐饮食,还给行动不便者免费送餐上门。我听着介绍,与老人们一起吃着午餐,一股股幸福的暖流涌遍全身。
我有午休的习惯,住进村民开的客栈后,因老想着如何写沙洲歌曲的事,怎么也睡不着,眼睛直望着后窗外青翠欲滴的盘龙公园发呆。这个村子很美,绿水青山、古宅新楼与高速立交桥编织的村庄简直就是一幅图画;这个村子很老,那一排排古民居老得连自己也记不起年龄;这个村子很小,小到连树枝上小鸟的每一声鸣叫都传出了村外;这个村子很淳,久经古风古训的熏陶,全村相亲相爱、亲如一家,我在这里呆过这么久,从没见过吵骂声;这个村子很红,“半条被子”的红色故事传遍天下,是个温暖人心、人人向往的红色村庄。一首小小的歌词,那么多的素材,我从哪个角度切入来写她的时代变迁呢?
在瑶家乐和热情的工作队干部、村干部、乡亲边吃晚餐边聊天后,夜色已浓,村里灯火通明,一些妇女老人带着小孩在宽阔的广场上载歌载舞,我穿过歌声舞影,一如既往地走进朱兄家想与他聊天,他是个村里通,又懂文学精书法,能说会道,我了解沙洲村的前世今生,许多情况都来自于他。见他与妻子在厨房里刚开始忙着杀青自制绿茶,我帮他烧过几把火,取过去年底我落在酒店转存他家的衣服,便回房间思考创作,下决心今晚写完歌词,至少要找到切入口。
我很喜欢这家充满农家味的客栈,房东用自家二、三楼腾出的几间卧室做客房,很是温馨自在。在这里我与村首任扶贫队长黄飞相识并长时间同进同出、同吃同聊,从他的讲述里了解了沙洲村通过脱贫攻坚发生的历史巨变。他曾满怀激动地告诉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述“半条被子”故事,翻开了沙洲建设的新篇章,而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16日来沙洲村考察调研,推开了沙洲乡村振兴的滚滚春潮,迎来了沙洲腾飞的春天。
想到这里,我从行李箱中取出了特意带来的当年那本采风日记。2020年11月13日,当我和孟勇在沙洲完成第二次专题采风时,我在这间房子里就萌生了由我和孟勇尝试着创作一部大型交响清唱剧《沙洲的春天》的想法。后来又多次来体验生活,创作思路在这间房子里逐渐明晰。该剧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村为原型,以村支部带领村民建设红色村庄为主线,以跨越时空的手法叙说沙洲村战争年代军民鱼水情深的往事,讲述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长征精神建设小康生活、走向乡村振兴美好明天的故事,反映“共产党从给老百姓被子到给幸福路子,日子今非昔比”的历史变迁,讴歌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风雨同舟的深厚情感,描绘富饶美丽幸福新农村的时代画卷,拟定在建党100周年时隆重推出。激情喷涌中,我们很快写出的该剧尾曲《沙洲的春天》,湖南卫视2021年小年夜春晚在沙洲特设分会场进行了隆重推出。后来我们考虑到写沙洲的各类文艺作品已经非常多了,当时还很快要推出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我们便最终决定主动放弃这一创作项目。
在开采过的矿区是很难再采到矿石的,在翻挖过的竹林是很难再挖到冬笋的。没想到一部没完成的清唱剧,正好给自己留下了施展创作拳脚的辽阔空间。“幸福日子像花开,沙洲永远是春天。”自己歌词中的一个“花”字提醒了自己,在我平日的印象里,沙洲村显著的特点就是花多,这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你看山上山下、河边路边、田里土里、水上石上、门前屋后、广场庭院,时时处处开满鲜花。红桃花、白李花,荷花桂花月季花,水晶梨花奈李花、猕猴桃花枇杷花,说不清的满山花,道不尽的遍地花。像云像雾又像霞,如诗如歌又如画,五彩缤纷花香满天下。花海里的小山村,美得就像一朵花。最动容的是村子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甜蜜的日子,那是从村民心坎上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无论是地上开的花,还是心上开的花,朵朵都是幸福花。要问鲜花为什么这么多,要问鲜花为什么这么美,那是共产党把温暖的种子在这里播下,那是共产党把温暖的春风从这里撒遍了天涯。温暖的种子在,温暖的春风在,这里便永远是春天,春天便永远开鲜花!
灵感就像一只飞落头顶的小鸟,不立刻伸手抓住就飞走了。我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叮叮咚咚敲打键盘彻夜未眠。开满鲜花的小山村,亲爱的家乡,我的沙洲,一颗激动的心为你献上一曲《村里开满幸福花》的新歌:
桃花李花枇杷花,
村里开满幸福花。
花开青山舞彩云,
花开河岸醉鱼虾。
花开园区蜜蜂忙采蜜,
花开大道百花迎天下。
希望的村庄花如海,
那是春天铺开最美的画。
半条被子的故事起春风,
幸福的种子开出遍地花。
荷花桂花月季花,
村里开满幸福花。
花开屋后小花园,
花开门前花篱笆。
花开校园孩子书声朗,
花开广场老人乐哈哈。
灿烂的笑容甜如蜜,
那是心底绽开最美的花。
乡村振兴的故事开新篇,
幸福的歌声飞向那天涯。
(金沙:沙洲村荣誉村民,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音协理事,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原秘书长。)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金沙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