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10日讯(通讯员 徐宝来)近日,湖南省汝城县为长征初期毛泽东朱德联署《出路在哪里》起草地旧址挂牌,切实保护珍贵的红军长征旧址。旧址位于湘粤边汝城、乐昌、仁化之交的最高峰——五指峰麓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大山瑶族村。
《出路在哪里》起草地旧址。
挂牌现场的干部群众和党史工作者,认真回顾了这段辉煌历史。
1934年11月7日,毛泽东朱德随中央红军总部进驻汝城延寿大山村,得到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不顾连日行军作战的疲惫,起草并联署《出路在哪里》,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让民众真正认识红军、了解红军,从而支持红军,鼓舞红军将士紧密团结、英勇杀敌、突破重围、夺取胜利。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踏上艰险之路。蒋介石连续发布追剿令,于湘粤赣边,及湘桂水之间,派遣30万正规军,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对过境红军构成严重威胁。
10月21至25日,红军全部渡过信丰河,红四师师长洪超英勇牺牲。至11月8日,红军连续突破第一、二道封锁线,红军出发时8.7万人,减员13500人。
面对强敌的围追堵截,8万多红军将士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出路在哪里。11月7日,毛泽东、朱德经过深思熟虑,分别以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的名义,在汝城小垣大山村起草,在文明司休整时印发《出路在哪里》。及时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各项主张,鼓舞红军将士紧密团结、顶住敌人的糖衣炮弹,坚定不移地跟随大军西进。
《出路在哪里》成为长征路上第一份公开的宣言书。
为了切实保护这一珍贵旧址,汝城县人民政府将其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名录,并将《出路在哪里》故事呈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7月25日,在文明瑶族乡五一村发现长征时张贴的《出路在哪里》原迹。
2016年8月,论文“毛泽东朱德《出路在哪里》是长征的宣言书”,收录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全国第三届党史文化论坛文集;2017年7月25日,在文明瑶族乡五一村发现长征时张贴的《出路在哪里》原迹;近年来,珍藏在湖南博物馆的《出路在哪里》,陈列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湖南党史馆、通道转兵和遵义会议等纪念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湖南日报》《红网》《湘潮》等媒体予以宣传报道。2022年“《出路在哪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列入郴州市社科联课题资助项目,并顺利结题;且荣获湖南省社科联2022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今天,我们重温《出路在哪里》,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徐宝来
编辑:肖雅之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