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宜居宜业春光好——汝城县马桥农贸市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笔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朱爽生 郴州报道

正月里来是新年,欢欢喜喜来赶集。走进汝城县马桥农贸市场,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叫卖声夹杂着谈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市场旁作为易地搬迁安置房的两排青灰色二层商住楼,檐下对对灯笼映照门楣,喜庆依旧。

见到有客人过来,各搬迁户都热情忙活起来,请坐、倒茶、摆零食,还端上鸡鸭鱼肉,倒上热乎乎的水酒,临了还不忘抓几把葵瓜子、南瓜子塞进客人兜里......他们极尽主人好客之道,彰显过上幸福生活的欢欣豪迈,传递着山里人刻在骨子里的淳朴厚道。

图片1_副本1.jpg

汝城县马桥农贸市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据了解,安置点37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分别来自马桥镇烟竹村、大油头村、梓洞村、霞留村等4个边远山村。其中,宋忠华正是来自远距集镇十多公里大山深处的梓洞村雪丰洞组。

原先,在偏僻荒远的山沟沟,受制于交通不便、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等因素,宋忠华一家6口人挤在40平方米的土屋里,沿袭祖上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传统,守着几亩薄田和山林,艰辛过活。眼瞅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家庭开支剧增,他不得不外出务工、挣钱养家。

搬离大山对于宋忠华来说,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精准扶贫东风劲吹,宋忠华家被列为建档立卡户,纳入易地搬迁户。起初,面对当地干部走村入户宣传动员时,宋忠华兴奋当中不免掺杂着丝丝顾虑,“搬到了集镇,就远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会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后来,当了解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除了旧房拆除复垦复绿有补助资金和搬迁新居自己出资不多之外,政府还在产业帮扶和后续就业扶持等方面也出台了保障措施,宋忠华于是下定搬迁决心。他主动找到了乡镇干部,表示带头实施搬迁、带头拆除旧房,还在搬迁动员会时,挺身而出做起了其他农户工作:“国家政策好,搬出穷窝子,才有好日子,不能苦熬死等。”

2017年11月,拿到搬迁点住房钥匙后,宋忠华将房屋简单装修了下,就拖家带口高高兴兴住了进来。100平方米的新房子亮堂宽敞、功能齐全,家门口就分布了学校、医院、集市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生活消费、就学就诊等相当方便,令他再不用为小孩上学和出行购物等事务发愁。

树挪死、人挪活。在新居,见到马桥镇生姜和薏米等传统支柱产业,面积连年不断扩大,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宋忠华告别多年打工生涯,留在家里发展特色种植。

从2018年尝试种植小黄姜和薏米实现稳定脱贫,到2019年种植5亩生姜挣钱逾10万元,再到2020年申请小额贷款4万元支持,流转土地扩种生姜11亩、薏米30亩,家庭收入翻番激增到30万元,宋忠华产业之路越走越宽阔,日子越过越红火,实现了从贫困户到产业带头人的完美蜕变。最近两年,疫情影响和市场波动双重加持下,家庭收入也稳定在10万元以上。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马桥镇,类似宋忠华的例子不在少数。大家搬离大山后,不仅换了生活天地,还激活了满满的内生动力,催发出就业创业的积极主动性。他们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就近务工和开办就业车间等多元方式,不断拓宽增收路子,开创节节攀升的好日子。

“以前家底薄,日子过得苦,现在依托好政策,换了新天地,过上好日子。”新居周边的广袤原野,草长莺飞,万物勃发,宋忠华踌躇满志表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负春光不误时,让生活越来越好,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朱爽生

编辑:周蕾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746/57/1231185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