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昆曲融入高职思政文化课的探索和实践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讲话和考察中反复强调的,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目标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推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郴州则保留着一支中南六省唯一的专业昆剧艺术表演团体——湖南省昆剧团,它是全国六大昆剧院团之一。湖南省昆剧团为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提供了肥沃富饶的思政育人土壤。

著名作家白先勇指出,昆曲是美学、美育的一部分。昆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有的独特代表,它也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它蕴含的“匠心”“匠艺”“匠道”精神和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高度契合。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中,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邀请湖南省昆剧团的专业演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授课,将昆曲和思政育人进行课堂结合,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从而带动了剪纸、篆刻等一大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高职课堂,形成了“思政教育·非遗传承”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引导学生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常修匠心,提升学生理想信念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下设有财政经济、现代装备制造、建筑工程、信息工程、商贸旅游5个二级学院,共20个专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后,课堂都会对每个专业的学生做个课程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以为这门课程和传统文科一样,要背、默、诵、读,还会有让人头疼的文言文阅读,让人望而却步。要让昆曲这样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与高职院校的课程对接必须得找到共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非遗传承人,又被称为“匠人”。工匠精神之中的“匠心”无疑就是两者的最佳共融点,它与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相吻合。

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想争做新时代工匠,就必须历经“学做匠人,守持匠心,铸就匠魂”的修行,而贯穿其中的工匠精神就是高职院校学生修行路上的明灯。学生在就读高职期间,对就业专业能否对口和对未来职业前景的迷惘,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并不深刻。加之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哈日、韩流文化的冲击,很多同学从未接触过昆曲,在内心深处自觉地将其打上了“落后”的标签,谈不上文化认同,也无法提升文化自信。如何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树立 “匠心”,激励学生干一行、爱一行,摒弃浮躁,努力成长为“大国工匠”,成为了课程设计的关键。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课堂上,学生发现讲课的不再是单一的专业课老师,而是多了和他们同龄的湖南省昆剧团青年演员担任助教。这些青年演员先后在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获“表演奖”、湖南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和新创小戏大赛获过“金奖”,已成为了湖南省昆剧团的当家花旦和小生。

演员从舞台走上讲台,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青春气息,而是与专业教师一起讲授“匠心”。青年昆曲演员在讲台上亲自讲述,培养一名优秀的昆曲演员要从小抓起,他们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后,才能成为传承昆曲的学员。从小学就要远离家乡,告别父母,来到上海戏曲学院,边练基本功,边学文化课。其中,学艺的艰辛枯燥,思乡的情绪泛滥,让他们几度想放弃归家,但是凭着初心的坚守,对昆曲的理想信念,历经8年的学艺终于学有所成。由于亲身经历,事件真实,演员讲得情真意切,听得学生心灵共鸣,反响热烈。

教师因势利导,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匠人,要想成为工匠,必须继续修行,修得一颗“匠心”独具。何为匠心?青山沃土,精耕细作,是为匠心;工厂车间,极致追求,是为匠心;人情冷暖,专注用心,是为匠心。由于昆曲演员与专业教师联手授课,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树立了提升专业技能而拼搏奋斗的理想信念,达到了将“匠人匠心”精神植入学生心灵中的教学目标,收到思政教育的效果。

勤炼匠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

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效果,要靠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在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的时候,高职院校大多没有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没有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选用适合本校的教材。这些教材没有结合当代社会实际,古为今用。尤其重点章节介绍完戏曲、剪纸等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缺乏让学生动手实操的传统文化项目实践作业。虽然教师按照这样的教材讲课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却不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与时俱进,不贴合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

在这门课堂上,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大胆探索和实践,不仅让教师团队尝试编写高职学生体验非物质文化项目实践作业校本教材,还在教学中探索打造一个“沉浸式课堂”。

比如,教师在给大数据与会计班上中国戏曲之昆曲知识的课堂上,邀请了湖南省昆剧团“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青年演员带妆进行现场表演。在演员表演了昆剧经典折子戏《牡丹亭.游园惊梦》、《醉打山门》、《西游记.借扇》后,学生可以上台,在演员手把手的传授下,学唱昆曲的水墨雅韵,学习“水袖”“云手”,模仿孙悟空、鲁智深、杜丽娘、柳梦梅等舞台上的经典角色,“零距离”学艺,让学生感受昆曲的艺术魅力,自觉成为“昆虫”(昆曲的粉丝)。这堂课,没有让教材里的“生旦净丑”知识变成生硬的灌输,而是以生动的现场教学,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去追求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昆曲演员的加入不仅仅是单纯地让课堂气氛变得更热闹,这只是完成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在寓教于乐的教学中,最终目的是要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提炼“匠艺”。例如,大数据与会计班的专业技能是点钞与验钞技能、票币计算技能、珠算技能等。课堂上,《西游记.借扇》演员表演完孙悟空虎虎生风的金箍棒棍术后,在点钞技能大赛上获奖的学生也展示了一把点钞绝活,在不同的技能PK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昆曲演员的“匠艺”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在技艺的研习过程中就是秉承着一种精益求精、铸就精品的精神,这种精神即“匠艺”精神,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的必然要求。

铸造匠道,推动学生创新发展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与思政育人要进行互融,除了教师要打造一个“沉浸式”的课堂,关键还要充分发挥高职学院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特点。高职学院的学生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昆曲的“匠道”精神与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追求同样是相契合的。

例如,我们的学生和昆剧演员在课堂上“零距离”学艺之后,对昆曲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就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与昆曲的艺术特点进行相融授课。2018年,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学院与上海宝燕投资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上海宝燕订单培养班”,学生毕业后将分配到上海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要求学校培训一批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充实到酒店管理中层。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学会前厅接待技能、礼宾服务技能、中餐服务技能、西餐服务技能、商务中心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等多种技能,这些技能都要求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对这个订单班的教学中,就可以将昆曲旦角演员在舞台上手势婀娜多姿、身段仪态万方的规范化表演进行了重点讲解和培训,启发了学生在专业技能培训中触类旁通。融入昆曲的“匠道”精神后,学生们在前厅接待、礼宾服务等专业培训中注入敢于吃苦的思想,一项项服务动作参照舞台上的昆曲演员,反复锤炼,不达到完美标准不收兵。有的学生从昆曲舞台中获得灵感,在客房布置中创新性地融入了昆曲的因素,整个客房让人眼前一亮。“宝燕订单班”这批学生毕业在上海上岗就业后,充满东方美学风格的专业技能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实现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昆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就是一幅流动的中国国画,其中的唱词、脸谱、服饰、妆容等就是一个个具象化的中国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也成为教师布置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业的最好题材。在实践作业中,我们针对不同的专业班级,布置了学习通线上阅读和线下阅读、观察、操作等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的“项目化”作业。如建筑工程装饰技术专业班的作业是画昆剧经典脸谱。学生在完成画脸谱的作业后就能总结出规律,昆曲脸谱用夸张的色彩体现了人物的面貌,让一切的人物性格特点,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中,尽情地释放出来。学生从画脸谱中获得了设计灵感,用在学校举办的宿舍室内设计手绘大赛主题团日活动中。最终,作品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展现出学生宝贵的创造力。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将昆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打造“沉浸式”课堂,形成“思政教育·非遗传承”互融的教学风格,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达到了育人和思政双赢双促进的效果。

(作者:周巍 系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周巍

编辑:肖雅之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745/56/1222471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