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龙生
醍醐灌顶。静心读书识字,原来是中年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
上班打开电脑挂上微信,将映入眼帘的一篇文章<<最近的北京中年人,流行去“国图”睡觉?>>浏览了3遍,读后几乎能背诵出大半内容。选摘如下:
顶着北京40度的高温,辗转多次地铁,历时1个小时,抵达海淀区的国家图书馆——这已经不只是打卡行为,而是真正的北京文化苦旅、西北取经、求知朝圣。这也是在北京,性价比最高的短途身心灵净化行动。“在图书馆进行方寸之间的老僧坐禅,是我不动声色的疗愈。人到中年,求个喧闹自由、低配生活与高配灵魂。而国图,正是我的安心之所。”
对热爱在国图度过一天的人来说,这是不用考试就能进入的“国”字头单位,每天吞吐着大量背着双肩包、素面朝天的求学之人。但无论老中幼,在这里,社会角色一律失效,所有人都被归为——来学习的。
也因此,大家在穿着打扮上尽显松弛,但凡描眉画眼,都显得有点见外。那些穿汗衫的,更像是在自家书房看书罢了。“来了才知道,物欲都是多余的,我真正需要的不过是空调、免费热水、Wi-Fi、一本书和20分钟午休。”
“来这里,总有一种卸甲归田的感觉,莫名生出一种岁月静好的自在。”
“去别的地方是消费,在国图是免费获得。这是不上班的或可以不上班的人的母舰,就算你现在没去,只要你还在北京待着,总有一天你也会抵达图书馆。”
当失眠成为多数人的亚健康,收费的灵性疗愈就开始劫富济贫了。但在图书馆里睡觉的中年人,巧妙避开了智商税,找到了自己的大脑舒适区。
图书馆向来不缺睡觉的人。工作日的国图,上午11点,距离开馆刚过2个小时,就睡倒了一片抱书的人。
家住国图附近的85后Mei,偶尔也是国图睡眠大军里的一员。“我平时远程办公,工作不饱和,常有大段闲暇。听朋友说馆里特凉快,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看看书,结果来了发现真好睡。”
起初,在一众读书氛围里倒头就睡,Mei觉得有点羞耻,于是假模假式地拿本书打掩护。可眼神还没聚焦,意识就开始混沌。“去的次数多了,也就无所顾忌了,睡起来就看看闲书,休息学习两不误。”
让Mei得以安然入眠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全年不乏睡觉的人。“到了中午档,睡觉的尤其多。我还见过带便携呼吸机和过滤口罩的,有人可能跟我一样来蹭空调,也有人在附近上班中午来歇歇。”
家在朝阳区的刘,每月至少有一个休息日,会来国图学习。“40度的天来国图,心静自然凉。免费的空调、热水、Wi-Fi和看不完的书,这在北京属于做慈善了。”
睡眠只是刘在国图奋斗中的一环,对他来说,长途跋涉来看书,得追求效率。他的时间表是,10点进入国图,只啃大部头;中午在天桥吃一碗牛肉面,借着碳水上头回桌上睡个20分钟,然后一直待到5点闭馆。
“在这里不花钱,也没人外放短视频、没人高谈阔论,不需要买杯咖啡当占座台卡,陌生人之间几乎没有眼神交流。就算有人不小心发出了噪音,只会引来沉默的腹诽而已。”
80后阿典最常去的是国图和首图,今年辞掉工作想要gap一年。起初是以旅游的方式进行,奔波的时间久了就开始想北京。“于是回到北京规律生活,每天到图书馆看书、听歌、或者就是走神。回归到平静自在的日常,反倒感觉被治愈了,人也有了精气神。”
“中年人还有时间走进图书馆,是某种程度的再造金身,修缮灵魂。”
......
阅读是一种享受。坐在空调房里,喝着清茶,无限续水的那种,没有人打扰,安静地浏览,精彩字句可以读出声音来。此时此刻,让人感觉到了短暂的安逸,实实在在那种。这应该是中老年人该有的模样,心里油然而生这样的想法。如果还配点水果零食的,就更加OK!
原来,人过中年及之后还能这样生活!身处僻壤知道后也为时不晚,毕竟人生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去打发。
如上述文章所说,物欲都是多余的,真正需要的不过是空调、免费开水、Wi-Fi、一本书而已。在我们这个经济日益发展的国度里,太多的中老年人朋友只要断、舍、离,就会拥有选择的余地。日子怎么过,自己说了算。
文字是世间神奇之物,字组成词组,词组结成语句,语句形成段落,段落凑合成文章,而天下文章,如莫言所说,有人认为天才之作,也有人认为狗屁不是。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张龙生
编辑:肖雅之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