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家/文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又是一年端午时,蓉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兜售粽叶的小贩热情地向过往的行人推销。而在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场里,鲜肉粽、灰水粽、豆子粽、红枣粽……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粽子摆在了显眼的位置,供人们选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喜爱的美食有了更多的选择。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粽叶粽子我就开始怀念母亲,怀念不会包粽子的母亲健在时年年张罗请人包粽子的情景。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个无所不能的女强人,很多农村壮汉能干的活计,如挑百斤担、犁田耙田、打窑烧砖等等,她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但唯独包粽子是例外,她一点都不会而且一辈子也没学会,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我们兄妹几个的关爱。记得每到端午节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了,糯米、香米、黑米、粽叶、红枣、花生、黄豆、绿豆等等。端午前两天就会先把糯米、香米、黑米泡上,把砍来的新粽叶或是隔年留下来的旧粽叶用沸水煮一遍再晾干备用,据说这样处理后的粽叶才会更柔软,包出来的粽子味道会更浓香。米泡好了,端午前一天下午妈妈就会叫我们去请细奶奶或是大姑来包粽子了,有时一直要忙到晚上吃饭时分才能完全包好。
晚饭后,妈妈会把包好的粽子拿到麻锅(平时给猪煮食的一种大铁锅)旁,然后把麻锅放在土灶上,土灶里放置一些柴火,随时准备进行炖煮。因为麻锅比较大,一次可以煮数量不少的粽子,很符合母亲的心意。
那时候,麻锅在农村里面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虽然外表看起来比较粗陋,但对于农家很是实用,红白喜事都能派得上用场!每次煮粽子时,我和哥哥妹妹都会守在锅边,目不转睛地看母亲把那些看起来玲珑可爱、棱角分明的粽子一个个放进去,摆成一排排,然后加水,直到水面没过粽子,然后盖上锅盖开始烧火。迫不及待想要享用美食的我们就在哔哩啪啦燃烧的灶火旁痴痴的等待,直到困得不行时,母亲把我们一个个放到床上,让我们伴着四溢的粽香甜甜的睡去……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每次都是晚上开始煮粽子,因为包的粽子多要一连煮上好几个小时,还要不停地给锅里添水给灶里添柴,直到粽叶里面的糯米完全烂熟,之后灶里不再添新柴,就让灶火的余温把麻锅里的粽子一直这么焖着。在这个漫长的蒸煮过程中,母亲付出多少的艰辛我无法得知,但母亲满脸的疲惫我们几个小家伙是看得到的。第二天早晨,我们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粽香四溢的厨房,剥开一个期待已久的香甜的粽子,咬上一口,哇,简直太美味了,真真赛过了山珍海味。粽子焖了一晚上,口感极好,那种甜甜糯糯的感觉,现在想起来都还记忆犹新、唇齿留香!
成年后我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她不自己学会包粽子而是每年请人包粽子,每次她都是一个答案:年纪大了,学不会了。母亲离世后,我从大姑口中获悉了答案:母亲新嫁过来时,父亲工作在外,祖母体谅母亲劳作的辛苦,不忍心让母亲熬夜,主动承担了包粽子煮粽子的所有事务。祖母过世后,大姑传承了祖母的衣钵,每年包粽子的活都由她来完成。慢慢的母亲习惯了这样的安排,包粽子这门技艺也就再也没有学会。如今,可敬可爱的母亲及细奶奶已离开我们好多年了,我也为人夫为人父,每次看到孩子吃粽子时的欣喜,我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回忆起往昔岁月的点点滴滴,怀念不会包粽子的母亲带给我们无限的关心关爱……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王成家
编辑:肖雅之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