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王成家 郴州报道
仲夏时节,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内,草木葱茏,百花争艳。穿行其井下核心景区,露天采矿坑 、矿工采矿模拟场景、雕刻岁月的博物馆,一股别具一格、震撼无比的矿冶文化气息迎面而来。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素有“千年矿都”之称的宝山,跨越千年,从矿渣裸露、寸草不生,蝶变成如今游客打卡点的绿色公园,不禁让人思考,这“华丽转身”背后,有着怎样的“进阶史”。
千年矿采成“荒山”
桂阳也被称为“八宝之地”,而这个名称,因宝山山里富含金、银、铜、铁、铅、锌、水晶和石炭八种矿产而得来。自然而然,桂阳又是中国古代炼银和冶铸的地方。
宝山采矿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那时便是官家炼银冶铸的地方,称得上是官家的银库。到唐朝时,全国铸钱炉有99座,其中桂阳就有5座,且有三分之一的官银产自于此。
上世纪60年代,宝山矿正式开采矿产,最大的开采量达每年60多万吨,是宝山最繁华的时候。“城以矿兴、矿以城旺”,历经千年宝山矿山开采,让桂阳城从古代开始就十分兴盛。
与此同时,在宝山矿采中,也留下了大量神奇的矿山采掘遗迹和人文地质景观,积淀了厚重的矿冶历史文化,被专家誉为“中国千年矿冶史教科书”。
然而,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经过上千年的开采,到上世纪80年代,矿产资源濒临枯竭,宝山成为了一座“荒山”。灰土裸露、土壤破坏、寸草不生,房地产开发商都绕着矿区走。
因矿而兴的桂阳,面对资源的渐渐枯竭,昔日辉煌早已作别,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是桂阳迫在眉睫的一道“必答题”。
矿山蝶变看桂阳
为了让宝山恢复生态,焕发“新活力”,桂阳县委县政府把全面绿化宝山工程列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县重点建设项目。
依托悠久的采矿历史与独特的矿冶文化,桂阳拟开发建成全省首个工矿旅游项目——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在全力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的同时,充分挖掘千年矿都神奇遗址景观和矿冶独特文化,探索出一条矿业与旅游共兴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桂阳累计投入2亿余元对矿山进行修复,在景区206亩山头进行绿化,栽种桂花、银杏、梓树等树木20000多株,让矿山再披绿装,使原来的废旧矿坑逐渐成为绿树成荫的旅游景区。
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面积达7.8平方公里,除了大面积开展绿化工作,桂阳还打造了中国最大的铜钱币雕塑——“桂”字开元通宝,铜钱币直径24米,厚4.2米,甚是壮观。
以古代采矿遗址、现代采矿遗迹为核心景观,桂阳开发建设了“一心七区”,即游客接待中心,矿山风情园、选冶工艺参观区、井下探秘区、露采场景区、矿冶博览园、子龙训练营和烹采园。
如今的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山绿天蓝景美,园中有矿,矿在园中,一个融休闲旅游、科考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矿业家园展现在人们面前,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2022年上半年,宝山景区收费景点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余万元。
利用废旧的采矿巷道发展现代工矿旅游,桂阳宝山转型探索不仅填补了全省的空白,更是成为全省矿业经济转型发展和循环发展的一面旗帜。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旅游基础设施规划项目和湖南省“251”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王成家
编辑:唐哲宁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