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从惠
听说我要去上里垅水库考察,村、乡干部一个个感到心怵。“太远啦,路太难走啦!”“这个季节蛇也多”。最后,应急专干赖社国站起来,“你决心那么大,我陪你去”!
路,真的很难走。前些年这里申报过病险水库除险工程,修了一条简易的施工路,但没人维护。路沿着溪沟走,被冲断了六七处。两边的植被茂盛,冬茅草、野猕猴桃藤互相牵手,早已盖过了路面。偶尔有人放牛,有种水果的人骑摩托车通行,毕竟走得太少,坑坑洼洼,崎岖难行。前几天下了雨,水更大了。穿着水鞋过河,都灌进了水。很多路段,水漫上了路面。我们忘记带镰刀,一边用棍子打冬茅草,免得割伤手脸,一边观察地面情况。部分地段,只能在冬矛草丛中弓身匍匐前进。约用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到达了坝顶,看到了传说中的上里垅水库。
水库位于湘粤界山间,也是湘珠分水岭的山脊北坡。平衡一条呈南北走向的十几里的山谷。集雨面近八平方公里,山高林密,水质清冽。上游有个叫傅家坪的十几户的小村庄,多已外迁,水质无污染。大坝为土石坝,是一座小(I)型水库,坝顶海拔800多米。站在坝顶,可看到上庄、文秀等山间盆地。因地势高,水可自流引到广东乐昌、湖南宜章等县灌溉农田和人畜饮用。现在,主坝仍在,一直没蓄过水,水渠也没完全修成。已修部分也基本坍塌崩落,工程基本废弃,没发挥丁点作用。
上里垅水库兴建于1969年,正是文g期间。当时动用了两省三县几千个民工,三县财政都拨付了相应资金物质,断断续续,一直修到1976年。当时的影响可谓大矣。大队书记赖水财被评为全国劳模,出席过人民大会堂大会。事迹上过人民日报,还拍过新闻纪录片。很多大领导都来这里参观考察过。
从水库回来,我又采访了原大队老书记赖诗腾。他是上里垅水库的亲历者。当时虽不是书记,但对情况非常了解。他说:“那个时候办事是不计成本的。大家发扬龙江颂精神,团结互助。水库工地,全靠肩挑手提,基本靠手工作业。几个工棚,到处人山人海。那会,长垅大队有药材基地、养育场等集体企业。曾经年收入两万多元。那是一个大数字”。谈到过去,九十二岁的老书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芒。
长垅是我外婆家的村庄。我回广东老家也要从长垅经过。对长拢,我是熟悉的。工程期间,我也亲自见过施工现场。这些年来,长垅已经从高光时刻瘾去了。基本没有国家项目的投入,明显落后于其他村镇发展。
其实,长垅发展的基础是很好的。长垅水库,如果能发挥作用,蓄水可达130多万立方,可灌溉三千八百亩土地。如做饮用水,可解决文明镇区及沙洲周边13个村3万多人的饮用水问题。现在,白花花的银子日夜流走啊!长垅还是湘粤交界的一个山口,地势不高。两省民间交往频繁。改革开放后,边贸发达。长垅的一个商贸大户赖敏成,从文明这边收购新鲜蔬菜,牲猪,从这里贩运到广东乐昌及珠三角地区,成为汝城有名的种养贩卖大户,带动了很多农民增收致富。最近,在丫叉岭顶上的龙王庙遗址,发现了抗日碑。当年第九战区第四集团军沈久成将军在这里抵抗日军入侵,立下纪念碑,这是郴州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块抗战记事碑。龙王庙在本地的百姓中,具有神圣的地位,香火异常旺盛。如果能把这一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庙修复起来,成为民间信仰的基地,带动区域旅游,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离开长垅前,我跟支书及驻村工作队有过一次长谈。女书记赖荣香是个八0后大学生,人漂亮,脑瓜子还灵巧。新上任,有热情,有思路。“我们长垅农户508户,人口近两千,面积近二十平方公里,是个大村。全村种植蔬菜、水果近八百亩,出现了很多种养大户,产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我们要利用工作队驻村的有利契机多上项目。加宽、改造好两省连接公路,争取能通卡车,壮大边贸,成为联接九峰景区与沙洲景区的大通道。上里垅水库争取修复利用。原长塘片的丘岗山地,作为养种基地也要利用起来,增加集体收入。”
从年轻书记的言谈中,我看到了满满的信心。长垅村也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地,留下很多故事待发掘。长垅村还是个人才兴盛地。中国植物学专家赖书绅就是长垅的。利用好乡贤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也大有文章可作。我相信,长垅变长隆指日可待。长垅村重回光耀时刻,就在不久的将来。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吴从惠
编辑:周蕾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