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6月10日讯(通讯员 廖智慧 黄欣)6月9日清晨6点30分,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大坝码头果香四溢,人流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库区果农们将一筐筐水润光亮的李子、桃子从水果专船上搬下来,岸上等候多时的收购商们忙着搬货、装车。这些凌晨才从树上摘下的新鲜果子,不仅要运往市区农贸市场,还将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在资兴市库区移民乡镇,有这么一首民谣:“三月枇杷四月李,五月杨梅红绯绯,六月桃子压枝垂,七月东江梨,八月柑桔香……寒冬腊月天,夏橙挂枝头。”每到水果成熟的季节,产销旺的繁忙场景随处可见。
“我们这里的水果品相好、口感好,常常供不应求!”黄文深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是滁口移民,家里人负责在家种果树,自己在市区开水果店兼顾线上销售,靠着高品质的“东江果”,一家人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资兴水果产业是随着移民经济开发而兴起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东江大坝关闸蓄水,近6万移民举家搬迁、离别故园,开启了开荒拓土、重建家园的步伐。为了妥善安置移民,资兴向国家和省里争取了“每个移民每年500斤定销粮”的政策和人均6000元的综合性补偿资金。在深入开展库情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资兴市委、市政府大胆决策,坚持1/3的资金用于安置,2/3的资金用于产业开发,依托山水资源,“唱山歌,走水路”,大力发展林、果、牧、渔、工、商、运、旅八大产业,在全国率先闯出了一条“开发性”移民的新路,创造了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的“资兴模式”。
发展移民产业,资兴市主动跳出“移民思维”,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将移民产业纳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和带动移民产业发展,提升移民产业发展的宏观性、科学性。坚持每年将50%以上的移民项目资金投入到移民产业发展上,严格按照移民产业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开发、规模经营”的管理模式,壮大移民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将重点移民村建设纳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投入重点移民村,合力推进重点移民村产业发展,确保每一个移民重点村都有一个面积不少于100亩、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
为突破库区土地资源少的产业发展瓶颈,资兴市创新思路,鼓励移民村组向当地非移民村组划征土地资源,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创新反租倒包模式,通过流转移民村组零星果园和租赁非移民村组闲置土地资源,鼓励移民到库外流转土地开发果园,实现产业外延式扩张。
技术做精,服务做优。资兴市建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全链式产业服务体系,建立了生产建设科、果树研究所、水产良种场、移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等产业发展服务阵地,在移民乡镇设置移民经济开发服务分站,配备专干,产业服务网络遍及每个移民村组。积极探索产研融合的机制与模式,与高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先后引进一系列的先进、绿色、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东江湖果、东江湖茶、东江湖鱼的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每年还投入200多万元,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主要抓手,从库区移民中选送了一批年轻人到大中专院校进行培训,并邀请专家下乡进行果茶栽培技术培训,帮助库区移民群众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为移民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同时,资兴探索服务载体“全链化”,从产前种苗繁育、产中技术服务、产后销售加工等关键环节入手,建成了市柑橘无病毒种苗繁育场、果树所优质小水果种苗圃、水产良种繁育场等种苗供应基地,以及移民果业仓储加工中心、柑橘加工厂等农产品加工销售项目,组建了湖南东江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东江湖生态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扶持了10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移民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效益日益凸显。
在唱好山歌的同时,资兴市委、市政府做活水文章,托良好生态环境,带动库区移民发展现代设施渔业,打造东江鱼深加工和渔旅融合发展。开发东江湖旅游资源,积极推动库区移民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序发展农家乐180余家,每年创收3000多万元,移民产业转型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培育了移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经过三十多年积累,资兴市成功培育了“东江湖鱼”“东江湖果”“东江湖茶”“东江湖菜”“东江湖旅游”等移民产业品牌,移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东江移民共开发果、茶8万多亩,年产各类水果20多万吨、茶叶150吨;年产鲜活鱼近万吨。全市移民经济总产值达16.01亿元,移民人均纯收入由搬迁时的不足200元提高到2021年的18995元,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廖智慧 黄欣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