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从惠/文
近日,为了解家乡的农业开发乡村振兴情况,我到二都等村庄走了一趟。
春刚尽,初入夏,桃李花已谢,映入眼帘的,全是满目葱茏。时不时从果木丛中走出来一农妇,她们正在给桃、梨、李套袋。也有的是在给奈李疏果,留大去小,提高商品果率。地面全是一层遗弃的嫩果,一看,还怪可惜的。还有的在为果树上肥,农民总有干不完的活。万木葱茏,偶见板栗树几棵,白得像雪,老远就嗅到那特有香味,惊人眼目,愉悦身心。
良田、浅堆、二都、横江、竹下等几个村,元代划分为二都,现白水村保留了这个名称。计划经济时代,都属于幸福大队,现分分合合只留三个村。老乡口中,通常也叫大良田坪。这个垌,有近万亩土地。虽然有长策水、里田水双溪汇流,但因处于石灰岩地区,地下多溶洞,不保水,多旱地,未开垦为水稻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文明水库,其中主要目的就是引秀水灌溉这片旱地,开垦万亩良田,可惜工程半途而废,主要目标没能达成。过去,旱地上种花生、黄豆,成为一大宗特色农产品。以粮为纲年代,这带普遍穷、苦,百姓生活不幸福。改革开放后,转产水果。现在,放眼望去,基本看不到稻田。正值枇杷成熟季,路边,时不时跃出几株结满黄澄澄硕果的枇杷树,眼神虽迷恋,但闭嘴时候多,惊叫时分少。
甲堂同学当向导,带着我们一路走走停停。这些年,几个村成立了多个专业合作社,产生了刘瑶华、刘海棠、罗家苟、李连俊、李辉、李幸福等一大批专业生产大户,桃、奈李、翠冠梨等是几个大宗果品。每个大户每年产值都在百万左右,产品主要销往长株潭、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产果季节,运果的卡车集聚到这几个村庄,到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盛况一时。
除了果业,良田坪的农业产业又有了新的路子。2015年,引进台资,投资上亿,建起了一个大规模的养鸡场。每天产蛋一两吨,每天都用车拉往湘南粤北大中城市销售。可惜这次我没有碰到老板,不能深入了解。
我们最后来到了刘瑶华2018年开发的果业基地参观。基地规模有几百亩,争取了国家项目资金扶持,成为目前最大的开发基地之一。
基地有水泥路直达山顶,在山坳处建有多个蓄水池。围绕山腰,修建层层梯土。机耕道通到了每个作业场,便于施肥采收等作业。杨梅、奈李等已挂果。空地上间种的金瓜也长出了长长的蔓。土坎边,还种了甜玉米,正吐芳华,粉红的须穗交互,形若卷。这个时候,上山头,穿林间,摘野泡,尝桑椹,齿颊生香,肺腑生甜。
站在这里,良田垌风光一览无余。村舍俨然,那些镶了磁片的农家二三层楼,掩映在果木丛中。机耕道横平竖直,密如蛛网。山下,水边,园中,田埂,岸头,果木随处生长。要是早个把月,花开似海,那得多震撼人心,完全可以组织春天观花游,秋季采摘游,人见人爱。良田坪的农业游项目大有可为。
中午时分,来到甲堂家小憇。此时,老弟嫂正摘回一筐桐叶。青青嫩嫩,洗净,焯水,置糯米荞麦混合粉于其中,然后上锅蒸。一种特别香味迅即氤氲在厨房客厅。这是老家一道特色小吃。糯米加了荞麦面,粉而不腻,有劲道,特别香,入得口来,齿颊生津。若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来采访,做一期节目,定火。节近端阳,乡亲们家家都在制桐叶粑,日啖粑子十余个,不辞长作乡间人。据说桐叶粑可清肠排毒,润肺止咳,还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呢。
初夏是个鲜嫩的季节,各种草木之芽,花果之芽,可给人打牙祭。各种时新之果,希望之果,使人间不复有青黄不接的年代矣。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吴从惠
编辑:胡用梅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