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作为乌石庄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李响成了村民激励自己儿女努力学习的榜样,这一直是他的骄傲,也是他在村里当民办老师的父亲的骄傲。当年他所在的那个小山庄总共才20多户人家,全村父老乡亲簇拥着送他上大学的情景,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在省城读了四年大学,李响一刻也没忘记父老乡亲对自己寄予的厚望,每个学期都获得学校最高的奖学金。毕业之后,成绩优异的李响主动放弃了留在省城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经过多年的打拼,李响成为县内知名的专家型人才,现在已是本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家乡的交通运输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李响虽说功成名就,但他在业务上从来不曾懈怠,为人处世堪称表率,唯一遗憾的就是亏欠父亲太多,几次接老人进城来住,没几天老人就闹着要回乡下去。
小时候,李响家兄弟姐妹多,再加上母亲身体不太好、三天两头生病,一家七口仅凭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日子过得很是恓惶。乌石庄村子虽小但民风纯朴,村民之间都特别有人情味,住在李响家周围的左邻右舍看到李响母亲成天病恹恹的,父亲又经常不在家,就自觉不知觉地伸出援手接济他们兄妹几个,这家送些瓜菜、那家送点粗粮,让小李响兄妹几人度过了不少饥荒的日子。上高中时,李响母亲因病去世,在处理母亲后事的过程中也搭帮村里父老乡亲的帮忙。在李响的心里,从小就种下了“感恩”的种子,想着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回馈这些可敬可爱的乡亲们。
乌石庄位于全县的西北边陲,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基础差,是典型的山区村。村民常年住在大山里,守着“金山”却不会利用,这一切让李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修路势在必行。在李响的呼吁和努力下,村里的通村公路终于列入了县里的民生工程项目。项目还未招投标,光屁股一起长大的伙伴刘杰就找到他办公室来,还请他在县城最豪华的红树林饭店吃饭,想必他早已知晓村里修路一事。刘杰初中毕业就步入了社会,卖过衣服,收过废品,干过建筑工,这几年通过承包工程,在社会上混得人五人六,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包工头”。下班后,李响如约而至,多年未见的兄弟,彼此之间有叙不完的尘封往事,更有道不完的离情别绪!那餐饭从晚上七点一直吃到晚上十一点多,分别的时候两人都已是步履不稳、醉意朦胧了。刘杰拉住李响的手说:“兄弟,听说村里要修公路,你现在正好管着这个事,凭咱们俩的感情,这条路你一定要让哥哥我中标。这五万块钱你拿着,给伯父买点补品,算是我孝敬他老人家的。”说实话,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李响从来没有收过别人的钱物,这一次鬼使神差地接过了刘杰塞过来的信封,他完全清楚刘杰的底细,可是碍于面子,竟没有当面拒绝。
回家后,妻子爱云和儿子李乐早已经入睡。躺在床上,李响辗转反侧,看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了,可是他毫无睡意。往事像电影一幕幕地在眼前回放,小学三年级时,自己和刘杰天天一起到离家五里的隔壁村小上学,细心的刘妈妈总是准备两份午饭,还让两人像亲兄弟一样相互帮助、相互照顾,这份情他一直记在心里。如今,他刚好管着村里修路招标的事,这让他内心焦躁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知道刘杰的建筑队毫无资质,但是……他百无聊赖的拿起包里的那个鼓鼓的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整整五沓钱,只是这钱却让李响感觉是如此的沉重和烫手。
最终,村里修路的工程被隔壁村的二狗承包了。在通车典礼的仪式上,李响碰到了刘杰,虽然他热情地向儿时的伙伴打招呼,但刘杰却一副爱理不理的的样子,看他的眼神形同路人,嘴里还一个劲地念叨:忘恩负义的白眼狼。通车典礼仪式一结束,刘杰坐上自己的小轿车一溜烟就走了,显然他已对李响有了成见。
村里的路修通之后,村民又筹资翻修了破旧的村小,在村小捐资助学的功德碑上,刘杰的名字很是打眼:个人捐款五万元。过年回家,村里人对刘杰很是热情,这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打有了自己的建筑队后,刘杰成天在外跑,村里大大小小的公益事业,他几乎从没有过问过更别说出钱了,慈祥的老母亲为此跟他吵过好几次,回回弄的不欢而散。在他母亲看来,村里的公益事业,怎么也得尽份心意,这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她怕被人戳脊梁骨。这次在村小,刘杰无意中看到自己捐款的名字心里很是纳闷,在他的印象中,这些年自己一心只顾着赚钱,从没给村里捐过钱更别说捐五万元钱了。
正月十五,村里闹元宵,在乌石庄,元宵节可是一个隆重的日子,家家户户厅堂摆设香案,焚香放炮,化"贡银",烧柴草,祈求来年日子更红火。这天,李响带着妻儿从城里赶回来庄里过节,在村口与刘杰不期而遇,大老远的,李响就喊着刘杰的名字。刘杰原本打算装着没看见李响,一走了之,可这大过节的,周围都是村民,他只好硬着头皮跟李响寒暄。趁人不注意,李响特意把刘杰拉到一边,神秘兮兮地对他说:“作为乌石庄的大能人,你可不能忘本哦!你送给我的那五万元钱,我替你把它捐给咱们村庄小学了,也算是报答当年你妈对我的恩情。”听完李响的这番话,刘杰顿时恍然大悟,是啊,一个人不管多么发达,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千万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啊!
来源:桂阳县委宣传部
作者:王成家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