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邱纬 李运平 郴州报道
桂阳县民政局、慈善总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民政、慈善救助制度改革完善。
力争2022年,实现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
把“减法”算精,不断优化救助流程
“到乡镇(街道)民政办去申请办理城乡低保,民政救助、慈善救助手续进一步简化,办事效率高、速度快!”龙潭街道办昭金村魏女士高兴地告诉前来办事的其他群众。
近年来,桂阳县民政局、慈善总会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限时办理,责任到人”等社会救助流程,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低收入人员、临时救助认定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道),全面推行村居审核、乡镇(街道)审批、县级备案制度,构建了权责清晰的民政、慈善救助工作责任体系。
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社会救助平台、低收入家庭信息比对平台、慈善网站推动民政、慈善救助高效化。低保和特困供养审批时限压缩至15天以内。
把“加法”过细,不断完善救助体系
桂阳县民政局全面与乡村振兴局、县医保局和县残联实现对接,把县乡村振兴局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困难家庭,县医保局的重病对象家庭,县残联的重残人员家庭,进行了全面的信息比对,对其中没有纳入民政救助的对象,组织乡镇(街道)进行了100%的入户核查和经济核算,确保了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目前,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断提高,救助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在保持现有救助标准基础上,救助对象从原有以低保家庭为主的约18200户,拓宽至低收入家庭、因大病支出型家庭、特殊困难家庭等各类困难群体约19600户。
通过全力构建以“弱有所扶”为目标,以保障绝对贫困对象为基础向相对困难对象拓展的大救助体系。分别针对低保类和特困类贫困群体、低收入类和支出类贫群体、急难类贫困群体,实施不同困难群体相对应的救助政策,落实其应享受的救助待遇。
把“乘法”算准,不断推动救助服务
桂阳县在探索“党建+社会救助”模式,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在强化政策刚性落实的同时,突出人性化服务,积极开展暖心救助。
“慢”退出。实行低保渐退缓退机制,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的困难对象,给予6个月的“渐退期”,即在退保后的半年内维持原低保待遇和惠民政策不变。
“速”响应。完善“救急难”快速响应机制,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对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实施救助的困难群众开展先行救助,再根据致困原因和需求转介到专项救助,形成了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低保及特困供养有效衔接的综合救助链。2021年,共实施慈善救助442人次,发放慈善救助资金127.78万元,民政临时救助380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90.2万元。
“优”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会救助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担,并引导慈善公益组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伍等多元化主体参与扶弱济贫。目前,桂阳县共引入参与民政、慈善救助的第三方服务组织五个,志愿者近5000人,实现了政府救助兜底保基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促提升的良好互动。
把“除法” 摸准,不断规范救助管理
完善“主动发现+报告”机制,健全救助网络,拓展基层服务功能,定期走访辖区住户,及时识别可能陷入贫困境遇的家庭。统筹教育、交警、应急、房管、工商等多个职能部门,将低保、特困、教育助学、职工救助等救助事项全部纳入救助服务平台运行。
成立民政事务中心,统一负责全县社会救助的组织实施、政策制定、平台建设使用、日常监管、培训指导等工作,形成了权责统一、分级负责、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健全社会救助对象定期核对核查机制。对享受社会救助的困难家庭和个人,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或入户等方式,定期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核查,动态调整救助标准水平。
该县还将民政专项救助资金、慈善专项救助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实行财政预拨、年底结算的工作模式,对纳入救助服务平台救助事项产生的救助资金给予优先保障。直接将救助资金拨付到发放银行,再由发放银行及时划入救助对象的“一卡通”银行账户,有效避免了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救助资金等问题的发生。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邱纬 李运平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