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层社会治理的“城管工匠”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做好本职工作的坚持,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只有始终如一的拼搏。

46岁的黄卫国在城管工作岗位干了11年,始终注重把平凡的事做实做好,用“绣花”的功夫为基层社会治理“发光发热”。他从事环卫工作,想方设法提高一线员工待遇,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凝心聚力;从事城管执法工作,敢于迎难而上,查违拆违、市场整治、抗击疫情,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勇挑重担……年年岁岁、日日夜夜,他一直在重复做一件事:在平凡岗位上坚持,在市民琐事中倾注热爱,鲜活地彰显了“城管工匠”精神。

为民服务孺子牛

“城,所以盛民也。”黄卫国一直坚持“哪里有需要,服务就到哪里”。2017年,郴州富民轻纺市场发生火灾,他带领121名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冲入现场,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有序疏散,确保了市场人员及72户住户无伤亡撤离。住在周边的市民还记得当晚的危险情景:“当时有一群城管队员头也不回地冲进现场救火,我们都为他们捏了把汗,火势太大了!”2008年郴州冰灾袭来,苏仙岭风景区许多树木被冰雪压断,进山道路无法通行;高铁站周边交通被迫中断。接到救援命令后,他组织一支200余人的城管突击队,冒着冰雪严寒,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开辟出“生命通道”。一夜间,黄卫国的手上多了好几个水泡,手上的老茧似乎又变厚了,还不忘鼓励身边的同事:“坚持就是胜利!”

他是疫情防控一线的“拼命三郎”。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带领435名队员奔赴一线,从汽车站的隔离检查到火车站的秩序维护,从农贸市场的疏散劝导到活禽宰杀的取缔整治,在11500多个清洗消毒点上反复检查,每天奔走在宾馆、车站等高风险场所,接触着外来流动人口、疑似病例高风险人员。“戴口罩、注意安全距离、病毒危害很大”等话语,他和队员们一天要重复喊几千次,许多人的嗓子出现沙哑。据不完全统计,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队督查车站1488次、门店313871次、宾馆酒店12120次、大型商场超市1500次、各类市场1401次,下达整改函221份,门店检查率达100%,消毒率达99%。在龙泉塘小区发现疑似病例后,他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清洗消毒工作。虽然他脚患痛风和关节炎,仍强忍疼痛走巷串户,声嘶力竭劝散人群;每天奔波好几万步,当足底筋膜炎发作起来,疼痛锥心刺骨,就用止痛药麻痹自己,再难也要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在疫情最严峻之时,他毫不犹豫献血400毫升,27名队员在他的影响下,积极响应,28袋11200毫升城管人的“热血”在疫情期间驰援武汉。“战友”们回忆起那些时日:“他经常与队员们并肩作战到深夜,睡不了几个小时又要回到岗位上,我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他说多个人手就多份力量。”黄卫国的妻子李湘华也是城管人,他们夫唱妇随,夫妻俩为了疫情防控,都在防控检测点值班值守,2岁多的小女儿只能“寄托”邻居。“城管夫妻档”共同战“疫”的故事,在抗疫一线传颂。

他是用心用情钻研工作的“城管工匠”。每年的6月至8月,是郴州本地西瓜、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烈日炎炎,果农大多自备颜色形状各异的遮阳伞,一定程度影响了城市形象。细心的黄卫国发现这一现象后,多方筹资、统一制作了400多把遮阳伞派发给果农,并引导果农垫油布、自备垃圾桶,确保垃圾不落地,一同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后,为推进复工复产,助推“六稳”“六保”,我市决定在市城区设置若干便民疏导点。接到通知后,他加班加点奔波在大街小巷,全面排查摸底,最后选择在北湖区19个农贸市场、29个街巷、1个公园周边设立了蔬菜、水果、小商品等便民疏导点179个。摊位有限,报名的商户却有2000多家,他在现场给摊位划线时被担心“暗箱操作”的商户重重包围。为回应群众关切,他决定在现场进行抽签、摇号,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赢得了群众认可。最终,179个便民疏导点帮助困难家庭150户,安置就业人员1260名。一天下来,身心疲惫,他和队员往往就在岗亭和衣而睡。“与同事们并肩作战,是我最开心的事,这个时候我已经忘却了所有烦恼。”黄卫国回忆当时情景,轻描淡写。

一枝一叶总关情。黄卫国把每个执法岗亭设置为雷锋志愿服务站。这些岗亭成为收留走失儿童、扶送迷路老人回家的“眼睛”“拐杖”,是帮助残疾人、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的温暖之所。

艰苦奋斗老黄牛

他是敢啃“硬骨头”的创文巩卫急先锋。2017年底,黄卫国担任市城管局北湖支队副支队长,此时正是郴州创文攻坚期,马路市场、违章建筑等城市管理“顽瘴痼疾”成了提升城市文明的“拦路虎”。

罗家井市场是郴州最大的菜市场,问题格外突出。周边油山村、坳上村等乡镇的村民每天都会乘坐公交车将自家种的蔬菜瓜果挑到罗家井贩卖。每次队员劝阻,都会遭遇激烈反抗,有的菜农甚至用扁担殴打队员。如何进行管理,成了棘手难题。有的人提出让公交车改变线路,不在罗家井设站点,让菜农“知难而退”,而黄卫国却认为,菜农都是底层群众、弱势群体,一味取缔不仅断了生计,也会激化矛盾。为此,他与商务部门、罗家井市场管理中心多次协商,在罗家井市场内增设了农民自产自销点。他引导队员劝说菜农进市场摆摊,帮菜农将一担担蔬菜和瓜果挑进市场内。黄卫国乐观热情的性格和严谨朴实的作风打动了菜农。许多老人家说要给他和队员们送菜,均被婉拒了。

“天下难事必作于细”。2018年,北湖商业城一楼商户乱搭乱建破坏了承重墙,影响了房屋整体安全。接到楼上住户投诉后,黄卫国与当事人进行了沟通;当事人不听劝阻,白天停工,晚上锁了大门通宵施工。为阻止违法施工,他和同事顾不上冬季严寒,通宵蹲守,甚至爬墙进去查看,掌握违法施工证据后,对其采取了暂扣施工设备、停水停电等强硬措施,最终制止了违法建设行为。同事回忆,情景历历在目:“面对这样严峻的任务,他同执法队员一起与违法当事人打起了‘游击战’,有时遇到暴力抗法的当事人,身上多少都有伤痕;为了缓和对方情绪,用各种方式进行劝导,他就像我们的老大哥一样,说话总是能让人感觉有安全感。”

2020年10月,黄卫国80多岁的老父亲动了手术。每天早上六点,一些队员看见他拎着饭盒给父亲送早餐,然后就赶往罗家井参加整治行动,往往深夜才赶回医院陪护。肩上担子再重,他也没有抱怨过苦和累,他的信念朴素又坚定:“不能让城管工作拖了郴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后腿!”

2020年11月20日,郴州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喜讯传来,黄卫国与城管队员们感慨万千:“这块沉甸甸的奖牌,也凝聚着郴州全体城管人的汗水与心血!”黄卫国加入城管队伍的时间与郴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历程巧合,让他不仅见证了郴州的嬗变,更是将自身的拼搏与这座城市在创文路上的艰苦奋斗紧密融合。

创新发展拓荒牛

黄卫国常说:“城市管理工作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路,昨天干好了,不代表今天、明天也干得好,需要我们每一天去付出,每一天去坚持、去进取。”在这条路上,他奋发扬蹄,披荆斩棘,敢闯没走过的路,敢拓没垦过的荒。

他在全省率先编印《城市管理人员培训手册》,组织出台《执法辅助人员薪酬管理办法》,完善了支队和大队分级培训全员参训的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全员绩效考核机制,让“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开始慢慢变得不一样。噪声超标执法管理是城管从环保新接过来的全新业务。为了突破瓶颈,黄卫国和队员们总是不辞辛劳、通宵达旦巡查值守,在实践中探索市民高度关注的噪声治理好办法。2018年高考正值雨季,黄卫国和同事冒雨巡查,发现位于增湖街道的一处建筑工地彻夜打桩,噪声扰民,多次劝阻无果,他果断开出了全市首张“噪声罚单”。黄卫国不仅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城市的“安静指数”,而且为提高城市噪声治理水平闯出了新路子。

城管人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力军。面对新时代更高要求,他积极探索执法管理联动新模式,全方位与市数字城管中心进行联动,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据统计,2017年以来,北湖城管支队共接收案件总数427638件,结案419873件,结案率98.18%。创新引发城管全域联动。北湖支队试点之后,市城管局出台了《郴州市城市管理联动工作方案》,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市城区到县(市、区),由表及里,全面推开了城市管理联动。城管全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爆发出强劲活力。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每当阖家庆祝新年时,他是带着队员们在大街小巷开展烟花禁燃禁放工作的那个人;每当重大活动期间,他是白天工作完晚上继续跟队员奋战的那个人;从清晨到凌晨,值班值守,坚守岗位,已然成了日常习惯。正是这份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的坚持,让郴州的城市面貌悄然发生改变,人民群众对城管队伍的认可度与满意度不断提升,文明的力量在林中之城生根萌芽并最终绽放芳华……

2020年9月,黄卫国被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先后在《新湖南》《郴州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周慧

编辑:唐哲宁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