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方书桌,三寸粉笔,一生光阴,四季流转。教师是我们青春梦想的奠基人,是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值此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念恩师,一起聆听老师们的那些动人故事,共同说一句“老师,您好”。
红网时刻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1986年,彭国良放弃沿海城市优渥的条件,在乡亲们的期待中,义无反顾回到偏僻的故乡——碕石村包家山教学点任教。有人说他傻,但他却乐在其中,“为了山村的孩子们,很值。”
碕石村包家山,地处全镇最偏远的小山寨,村里的教学点,除了一栋年久失修、破败昏暗的教室,还有十余名年龄不一的孩子。
接过重任后,目睹家乡这一番景象的彭国良,不仅没有打“退堂鼓”,还暗暗立志:一定要让这里的孩子走出闭塞的大山。
彭国良在学生家里走访。
为了改变现状,彭国良一方面着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充分利用晚间、节假日,刻苦自修,先后完成了中师函授、小教大专班的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伴随着彭国良业务的精进,孩子们学业成绩也迅速提升。到了1989年上期,只有数名学生的四年级,考升中心小学(当时的重点小学)高达2人,这不仅实现了该教学点历史上零的突破,而且重点小学升学率排队也居全镇之首。
另一方面,彭国良倾其所有改善学生的教学条件。建一个宽敞明亮安全的新校舍,是乡亲们多年的夙愿。而彼时县、镇两级财政紧张,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要筹措必需的建校经费,重建学校,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为了孩子们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彭国良跑县教育局,走村入户,动员一切力量。
彭国良与孩子们一起课间锻炼。
在他的努力与感召下,乡亲们有物出物,有力出力。1991年上期,一栋崭新的校舍落成并投入使用。乡亲们瞅着新校舍由衷开心:“彭国良,真是人民的好教师。”
1997年9月,因工作出色,彭国良被调任碕石小学校长。上世纪90年代,村里人生活还十分穷困,每次交学费家长们都犯难。“如果有的孩子交不上来我就得担保付出点了。”彭国良给学生垫学费的次数都数不过来。为此,妻子没少抱怨,他也明白,贴出去的钱可能很难再回来,即便如此,为不让一位学生辍学,他还是一如既往,尽一切能力帮助贫困学子。
近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彭国良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进步,他在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组建了“雷锋班”;2019年,他又积极倡议成立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募集善款近20万元。
彭国良爱生如子。有一年冬天,他在查寝室时发现一名三年级男生肚子疼痛,腹泻,弄得满裤子粪便。他把孩子带回自己家,烧水给学生洗澡,拿自己儿子的衣服给他换上,又从柜里取出棉被盖上让他上床休息。
彭国良辅导学生作业。
宜章是革命老区,碕石村曾经留下过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萧克的足迹。2013年7月17日,碕石小学更名为红军承启小学。为了深挖学校文化内涵,努力提升教育品位,彭国良成立了红军小学宣讲室,坚持用红军精神铸就孩子灵魂。
彭国良精心安排,在校园的墙壁上画上40余幅红色宣传画,与师生一道编写《小红军报》,收集红军故事开办小红军广播站,专辟了独具特色的《红军故事》栏目,每周组织主题班会宣讲红军故事、欣赏红色歌曲,开展全校性的红歌大赛、讲革命故事比赛,积极培育红色文化、传承红军精神,让红色革命基因在宜章代代相传。良好的教育让碕石红军承启小学的孩子们受益匪浅。
辛勤的付出,终将换来丰厚的回报。今年3月,他的学生、四年级“雷锋班”班长彭梦婷,被评选为“郴州市孝心少年”“湖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宜章县“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评为郴州市最可爱乡村教师。2016年9月荣获郴州市教育贡献奖;2014年9月、2020年6月两次被评为“全国红军小学优秀校长”。
34年如一日坚守,彭国良扎根山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村级小学的“忠实守望者”,赢得了每一位乡亲的信任与钦佩。当有人问起,留在山村,能得到什么?在偏僻的山村奉献一生是否有过后悔。彭国良始终回答,“如果时光轮回,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依然还做一名憨憨的乡村教师。”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唐哲宁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