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家长和童鞋们慧眼识破骗局,反诈中心罗列了一些常见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王女士在微信上收到一条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其“女儿”。女儿就读的是寄宿学校,平时管理严格。王女士担心女儿找自己是有急事,于是便通过了申请。“女儿”随即把学校将要邀请教授辅导一事告诉了她,并强调“名额有限”。考虑到女儿学习的积极性,王女士于是在她的要求下,添加了教务处“李主任”的微信,并根据其提供的银行卡号,转账九千多元。
可不久,“李主任”又说要再付一笔近万元才能进入重点班。这时王女士感到事有蹊跷,便电话联系女儿,才知道女儿正在上课,而学校根本没有组织培训课程。王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向警方报案。
李先生在儿子的班级群中受到了一则收费提醒,称因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为响应国家号召,接教育局通知,本学期可扫二维码缴纳学费,缴费后截图发班级群里,老师统一凭截图登记缴费情况。许多家长以为是老师发布的通知,都扫码缴费,直到群内真正的老师说明并没有扫码缴费,才意识到被骗。
学生小王在QQ上接到同学留言,对方称表妹生病住院急需用钱,自己的微信被限制登录,要小王提供银行账号,自己将钱转入小王银行卡中,再让小王用微信扫收款码帮忙代为转账。随后提供银行卡“转账记录”(伪造汇款凭证),小王以为同学已经转账,就扫码支付被骗1000元。
在校学生的小温在58同城上投了兼职求职的简历,第二天小温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询问小温是否求职,并称可以为小温提供刷单兼职的工作,涉世未深的小温一心想着赚些生活费,便根据对方要求加了对方QQ好友。
在前面几单小额的商品返现后,对方问需不需要刷套餐单,于是在对方的指引下,小温操作了多笔“刷单任务”后,小温便要求对方返还自己已垫付的7986元,但对方却以尚未完成“刷单任务”为由,拒绝返还本金。在小温多次的询问下,对方便直接拉黑消失了。
学生小张想把自己游戏账号出售,于是就在某网上发布出售信息。不久就人联系表示要买小张的账号。经商定后小张以500元交易,但对方要求需要在“游XX”平台上进行交易。
在对方的诱骗下,小张在该平台注册了账号,挂上游戏账号后,显示“成功交易”。但是当把平台里的钱转出时却显示“操作失败”。咨询该平台客服,客服解释是小张在注册时填错银行账户,要支付300元才可解冻,解冻后自动退回。
小张在转了300元到指定账户后,提钱还是失败。这次客服又说是因为支付超时,要支付1000元才能解冻。将信将疑下小张还是转账给对方,但是提现依然失败。这时客服又有新的解释,称身份证没有经过核实,要求继续转钱,此时,小陈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被骗了。
民警提示:
保护好自己及孩子的个人信息,以免造成信息泄露,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家长收到可疑的要求付款信息时,请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身份,切不可轻易转账;
一旦发现被骗情况,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学生注意:
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有同学、好友在QQ、微信等平台上借钱时一定要格外小心,通过电话联系核实。
保护好QQ、微信等社交软件账号和密码,一旦发现被盗用,要及时告知亲朋好友,避免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诈骗。
来源:河南反诈中心
编辑:唐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