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传播手段怎样变迁,“内容为王、人才为本”永远是取胜之道。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郴州日报社旗下既有传统媒体纸媒,又有新媒体网站,还有经营性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化、复合型、创新型特点。怎样适应时代变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地市级党报新闻与经营人才队伍?怎样创造条件,打破条条框框,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岗匹配?近两年来,郴州日报社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探索。
一、以打破条条框框为基本要求,建立竞争性岗位遴选制度。
长期以来,地市级党报“温水煮青蛙”,计划经济的烙印很明显——发行由党委统揽,广告独此一家(地市级一般只有1家纸媒),新闻老三样(时政报道、社会新闻、时事版块)。这种运行机制反映在人事制度上,就是严重的僵化和人浮于事。人才管理以身份编制为主,绩效考核以大锅饭平均主义为主,晋职晋级以论资排队为主。当全媒体时代来临,当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冲击传媒业,地市级党报往往猝不及防,疲于应付。因为大家熟悉的过去的那一套不顶用了,因为新的人才梯队还没有形成。
痛感于此,郴州日报社从2019年开始,从四个方面对人事制度进行大胆改革。
首先,建立起了适应融合发展的内设机构组织架构,报社党组依据市委编办“三定”方案,打破了原有的20个职能部门框架,按照机构、岗位、人员、绩效融合结构来操作,公推公选11个部室的正副主任32名,以细化的岗位设置和公推公选上岗的方式解决管理和后勤岗位冗员过多问题,共辞退部门聘请人员14人,辞退社聘人员7人。报社实现了“瘦身减肥”。各个岗位的责、权、利,予以固定。困扰报社多年的人岗不匹配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其次,进行全员聘用,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无论什么人,无论资历多老,都一律打破铁饭碗铁交椅,在什么岗位就享受什么岗位的待遇,绩效工资随岗位走,不再“跟人走”。同时,因事设岗,不因人设岗,更不搞照顾性安置岗位。
第三,实行差异化的分配政策,对报社急需的融媒体技术人才、编导人才及其它一线紧缺人才,按市场薪酬水平引进并保证各项待遇。积极开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工作,在编制内,一是于2019年向市编委、市人社局申报计划,面向社会 公开招考专业技术人员;二是对于报社急需紧缺人才,则根据市委“林邑聚才”方案,向市委组织部人才科成功申报了一名网络高端技术人才。近两年来,累计引进岗位急需人才8名。
第四,在管理层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两名新同志打破资历惯例,成功竞选为科室主任。两名没有事业单位编制身份的聘用制记者、编辑,被聘请为首席编辑、首席记者。身份限制在报社彻底打破。
新制度运行以来,激发了报社广大员工创新创业的激情。老员工感到了危机,加压奋进。新员工看到了盼头,工作充满激情。“以工作业绩论英雄”的尺子,被大家普遍接受,报社政治生态得到净化纯化,向心力凝聚力普遍增强。
二、以党建引领为发展目标,夯实基层支部力量,业务人才向党建人才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无论是社党组召开的民主生活会,还是基层支部召开的组织生活会,都会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在我们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重业务、轻党建是大多数中层以上干部存在的认识误区,在工作中,对业务工作往往是“一往情深”,对党建工作即使再提要求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认为自己是业务干部,不是党建人才。由此党建工作抓不起来,业务工作也了无创新,面对这一现象,新一届社党组于2019年底对机关党委进行了彻底的改选,把业务人才融合为党建人才作为重点改造对象,重新洗牌成立了八个支部,每个支部的框架都由骨干部室组成,担任支部书记的都由骨干部室主任兼任,实行党建和业务工作“一肩挑”,形成既是业务干部也要是党建干部的融合要求,在制度执行上更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要与部室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二是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要与部室工作紧密相连;三是部室绩效考核与党建工作挂钩。通过这些硬性措施,骨干部室主任深感责任重、要求高,业务工作责无旁贷,党建工作更要熟知领会,要成为两用人才,就必须支部工作上心、热心、全心,否则难以兑现每半年的党建工作述职。通过对党建工作的逐步熟悉,各部门主任兼支部书记的同志有了三个认识上的提高,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牢固树立起了“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在能力提升上进一步悟通了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在作风建设上进一步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性。今年来,特别是上半年的疫情期间,党员冲在前、干在前,成为部门工作的一道风景线,四支部作为采访支部率先成立抗疫先锋队,一个个、一名名年轻的党员和优秀青年同志在防疫设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奔走在各战线的疫情一线,疫情期间两名青年记者火线入党。机关行政支部为确保物资保障,大年三十一名支部委员带领一名预备党员亲自排长队购买防疫口罩。在疫情面前,无畏前行,成为各支部党员同志的标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大的推动了业务工作,各部室主任兼支部书记的同志都深刻感到党建工作不仅与业务工作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而且党建工作的强大生命力,极大地推动了业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党建的引领在各部室主任心中扎下了根。业务人才也逐步成功融合为党建人才,成为了报业媒体融合发展可依托的人才资源。
三、以提升业务水平为根本遵循,多措并举培养名记者名编辑。
对人才的培养是多方面的。郴州日报社除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传统方式方法培养外,还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创新模式,把人才放到各种艰巨复杂的环境下培养,让大家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长才干。
近几年来,郴州日报社与萧山日报、长沙晚报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培训关系,分期分批“请进来、送出去”培训。与省内高校、新闻单位、新闻名家建立了固定的“新闻阅评”、“点评”制度。每月对报社各媒体刊发的作品进行阅评点评,评定优稿并重奖,以激励创先争优。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郴州日报社还建立了固定的挂职联点制度。每年推出一批优秀青年记者编辑,到乡镇挂职担任乡镇长助理、书记助理。选派政治强、业务精的同志到市委宣传部挂职,进一步全面熟悉意识形态工作。2019年至今,分别选派两名同志担任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郴州市推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办公室宣传组组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融媒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副总编辑,湖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湖南援疆公众号”编辑部副主任。
强大的合力,鲜明的导向,激励着报社员工奋发向上。截至今年7月底,报社共涌现出1名全省宣传系统突出贡献人才、1名郴州市委特殊人才库特殊人才。5名同志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部分同志被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聘为文化顾问、特邀研究员、评审专家库专家。以笔资政落到了实处。报社的影响力、公信力、美誉度空前提高。
四、以团队文化为血脉纽带,营造和谐向上的干事氛围。
郴州日报社注重打造团队文化,以文化为血脉纽带,凝聚人团结人教育人提高人。在报社复刊三十周年之际,报社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书画赛。把其中的一批优秀作品、体现报社核心竞争力和文化传承的作品精心装裱悬挂在报社大楼内,让每面墙都说话,每幅字都育人。同时,对历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好作品,集结出版,以树标杆,以启来者。每逢节庆,报社组织老报人讲述报社创业史、发展史、报史,传承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精神高地,凝练团队文化。
在日常管理中,报社建立了自己的乒乓球队、篮球队、气排球队、职工食堂,从饮食聚餐、锻炼身体等细微之处着手,全面培育团队精神,在员工中营造浓厚的归宿感和集体荣誉感。
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颁行,郴州日报社媒体融合、报纸版面创新正稳步推进,报业发展已形成了“报网微视频”融合发展大格局。
(作者系郴州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 雷明辉)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雷明辉
编辑:邓美玲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