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7月29日讯(通讯员 唐盛欢 胡志锋 李荟蓉)“紫薇天下入画卷,武水拖蓝胜苏杭。”这是郴州临武县汾市镇玉美村武水河旁紫薇天下景区一带的美丽景致,是临武县在武水河整治中推进河长制,因地制宜,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景观后呈现出的优美画卷。
临武县汾市镇玉美村武水河旁紫薇天下景区一带的美丽景致。
综合治理助产业脱贫
“随着武水河河道的治理,水变清了,岸变绿了,环境越来越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果农菜农因生态环境的优化,种植特色小水果和有机蔬菜的收入比以往翻了好几倍。”玉美村支书刘四清笑容满面地介绍,自2015年,紫薇天下沿江风光带生态治理项目建设以来,提升了美丽乡村知名度,也带动解决了玉美村沿线上万亩水果及农产品的销售,目前紫薇天下景区已成为临武县现代休闲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示范。
近年来,临武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努力将河、渠、溪、塘等水系治理与全面优化、美化水域、流域生态环境相结合;与运用绿水青山生态优势推动全域旅游相结合;与脱贫攻坚促进农户实现生态经济增收相结合,按照“河长制+”的综合治理和综合绿化、美化思路,走出了一条河系治理与生态发展有机和谐相融之路。
玉美村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刘远亮说:“现在武水河水质比以前更好了,我们合作社种植的乌梅、西瓜、红心桃比其他地方的更大、更甜,许多来我们玉美村紫薇天下观休闲的游客都喜欢来果园采摘乌梅、西瓜、红心桃体验农家乐。除了现场采摘销售,我们还通过电商平台将优质的特色水果售往广东、深圳各地,现每年合作社收入有100多万元。我们合作社还与贫困户合作,如今每天在果园务工的贫困户有十多人,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1200元。”
武水河是珠江之源,也是临武县的母亲河,它养育着四十余万临武人。为确保水源生态保障更安全,临武县在严格落实各级河长职责的同时,积极主动将单纯的河流治理向全流域治理延伸。多次组织水利、环保、公安、国土等部门统一行动,开展河库水域岸线“清四乱”(乱占、乱堆、乱采、乱建)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依规强力拆除违法建筑违规养殖场128家;实施河流“脏乱差”和“黑臭河”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等措施,实施河道生态整治,降低、减少入河入库排污,使水质达到“四可”标准;坚持“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以“治水、增绿、护坡、美河”为重点,深入实施水生态治理工程、清水行动、巡河行动,通过强力推进造林增绿、水土保持、河堤治理等项目建设,提升河流全流域生态治理和保障水平。
整治清理后的河道。
因地治理促旅游增收
在实施河长制,扎实抓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植树播绿、活水保质等河系治理的同时,临武县按照“一河一策”的理念,结合全域旅游、城乡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河长制+”模式,实现由单纯的河系治理,向全流域美化、优化同步结合方向发展,加出全域美景推进全域旅游,促进脱贫攻坚。
随着河长制的落实落地,位于临武县西南边陲的西瑶乡桃源坪村依托独有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实施“河长制+”工程,结合河流上游治理,实施生态美化、生态优化的水旅结合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项目建设,打造出了一个“移步换景,步步见景”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地,唱响了“河长制+旅游+扶贫”主旋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避暑、休闲、旅游,并通过农家乐、民宿经济、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方式,让生态美景转化为全域经济发展并带动促进了当地贫困农户增收。目前,西瑶乡以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为依托每年吸引各地游客50余万人,旅游综合收入5438万元,促使22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以前我们就是种几亩田和卖点蔬菜维持生计,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发展旅游业,游客喜欢来我们这里休闲度假,我现在一个月多了几千块的收入,今年脱贫完全没问题。”家住桃源坪村的盘冬英喜滋滋地说。
据悉,临武县委、县政府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总抓手,全力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深入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和“河长制+”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绿水青山生态治理模式已经成为临武全域旅游的底色和最基本的特点,而青山绿水的动人美景也通过全县全域旅游的不断红火,进一步助推了临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唐盛欢 李荟蓉 胡志锋
编辑:黎小红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