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捂热了红色旅游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徐解秀。

80多年前发生在沙洲村的故事,浓缩了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同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的鱼水之情,也彰显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深深信赖。如今,不忘初心、一切为了人民的“半条被子”精神在新时代的沙洲村延续。徐解秀的后人用“半条被子”的余温,依托红色资源谋发展,2018年底在全县率先摘掉穷帽子,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沙洲村口前那条滁水河流淌了几百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欢腾过。

“农民最怕闲着,忙起来就有收成”

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在村子里经营着一家名叫“半条被子”房东土菜馆。7月1日中午,这家土菜馆接待了5桌从岳阳汨罗来的游客,餐费近2000元。午后1点左右,掌勺厨师朱小红从厨房出来,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水,露出幸福的笑容。

“我没有一技之长,前些年只能在家种田,收成还要看天气,一年忙到头家里收入也不足1万元,还有两个孩子读书,时常会欠债。”朱小红说,“现在的日子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忙忙碌碌却很有奔头。”

自从总书记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后,沙洲村一时间成为热门的红色探访地,每天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迅速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让这个贫困村于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据统计,2019年,沙洲村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3840元。

2016年,“穷则思变”的朱小红参加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汝城县政府部门在村里联合办的厨师技能培训班。朱小红说:“有了厨艺,又看到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就有了开一家农家乐的想法。”2017年,朱小红再度参加第二期厨师培训班“深造”,并于当年10月1日开起了沙洲村第一家土菜馆,兼营农家住宿,有6个床位。

“去年生意最好的一天,我家接待了400多人吃饭,仅午餐的毛收入就有9800元。”说起这些,朱小红的语气里透着自豪。今年土菜馆的生意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随着防控形势的好转,也已在慢慢恢复。“‘七一’前后,生意又红火了起来,我们对下半年充满信心。”朱小红说。

除了经营土菜馆,朱小红还在沙洲村红色旅游景区兼职做保安,下班后回家掌勺,旺季的时候还会在村里聘请厨师临时帮忙。“多亏了扶贫工作队搞的技能培训,现在村里厨师有10多个。”此外,朱小红还要打理自家的农田和果园,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却说:“农民最怕闲着,忙起来就有收成。”

朱小红的女儿朱文萍此前在广东的一家眼镜厂打工,工作起早贪黑,每月收入也不高。家乡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她回乡做起了讲解员,每月除了1800元的固定工资外,还可拿到绩效奖金,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拿到4000多元。“这样的日子很舒坦,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朱文萍说。

“这就是我想要的小康生活”

沙洲村不仅是一片红色热土,还有令人向往的绿水青山。这里盛产水果,红色旅游也带动了当地的水果等农副产品销售。

村民朱利志家有4亩果园,种了枇杷、水晶梨等水果。“以前只能坐车去县城卖水果,卖不上价钱,还经常滞销,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卖光。”朱利志举例,2014年自己家的枇杷只卖2元一斤,今年在家门口就能卖到5元一斤,精选的枇杷在网上售价七八元一斤。今年朱利志家仅枇杷就卖了8000多元。

在村里扶贫工作队的组织下,朱利志参加了致富带头人电商培训,随后他把沙洲村的水果“搬”到了网上销售。“去年我家的水果卖了近3万元,其中差不多2万元的水果是在网上卖的。”朱利志还通过网络平台帮助邻里乡亲销售了不少水果。

“如今,大家都还在动脑筋,琢磨旅游生意。”朱利志说,自己和妻子在家门口的民俗广场摆摊卖水果、饮料、土特产等,2019年靠摊位就收入5万多元。

朱利志家曾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他的母亲和妻子皆患病,家中还有一个女儿在县城读初中,因为要照顾病人,他只能在附近打些零工,并和父亲一起照顾果园,家里很拮据。

“这几年的扶贫政策好,红色旅游给村里每家每户的生活都带来了改变。现在看病有医保,我老婆做了手术,也不用一直吃药了。去年家里的年收入接近10万元。”朱利志说,“家人生病有钱治,女儿有条件去读书,果园的水果能卖上好价钱,这就是我想要的小康生活。”

朱利志还是沙洲村的生态护林员。这份工作带给他的不仅是每年1万元的工资,更让他骄傲的是身上的那份责任。“沙洲村百姓今天的幸福生活不仅源自红色文化,也源于这片青山,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要为沙洲村守好这片青山,让乡亲们的旅游饭吃得更长远。”朱利志说。

“一年上百万游客就是发展机遇”

“对于0.92平方公里、500多人的沙洲村而言,一年迎来100多万名游客,这就是发展的机遇,脱贫攻坚必须要抢抓这一机遇。”沙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飞说。

在各级政府及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支持下,近几年,沙洲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红军广场以及沙洲田园综合体等文旅景点和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近4亿元。在此基础上,沙洲村还依托红色资源,推出了“重走长征路”、特殊党课、拓展训练等适合党支部等团队游客的特色文旅服务项目。“最多的时候,我们同时接待了五六十个党支部。”黄飞说。

如何让村民更好把握住红色旅游机遇?扶贫工作队多方争取支持,为村民开办了厨师培训班、民宿客栈经营管理培训班、水果栽培技术培训班、礼仪培训班、电商培训班等,每年举办多期,累计培训沙洲村及周边村镇村民上千人次。

“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我们不落下一家一户。”沙洲村村委会主任朱向群说,“如今,沙洲村的日子好起来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2016年的0.48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5万元。我们把集体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补贴给村里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人赡养的贫困户。”据了解,2017年沙洲村办起了集体企业瑶家乐农庄,租给企业经营,每年租金14.5万元,其中5万多元用于给村里30户贫困户发放补贴,剩下的9万多元则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维修和给全体村民代缴部分医保。

“村停车场每天有20多辆旅游大巴”

“目前我们的接待能力还不够,村里只有几家经营民宿,最多能接待30多人。”朱小红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村里的旅游项目和服务能进一步完善,为沙洲村留住游客。游客哪怕能留下来住一晚,也会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朱小红的愿望正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当前努力的方向。2019年6月开业的沙洲田园综合体,集田园观光、住宿、餐饮于一体,能接待60多人住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沙洲村的旅游接待能力。“这还远远不够,村里经常接到一些团队的住宿预约,但团队规模太大,我们还没办法接待,导致这些团队只能到汝城县城住宿。”黄飞说,“目前我们正大力引进旅游企业投资,希望在沙洲村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酒店。”

据了解,今年5月中下旬起,沙洲村的旅游市场已经逐渐恢复,“七一”前后更是重现往日火爆。最近几天,在沙洲村的停车场每天都能看到20多辆旅游大巴,这样的场景让沙洲村民欣喜,也让驻村扶贫三年多的黄飞感到欣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的长征路就是带领沙洲村民全面脱贫,奔向小康,这条路虽充满艰辛,但我们即将赢得胜利,我们一定慎终如始、毫不松懈,走好这条新时代的长征路。”黄飞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唐哲宁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